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深入田间地头调研考察,作出“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等重要指示批示,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
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地,东北地区肥沃的黑土地守护着全国人民的饭碗。辽港集团作为东北粮食“南下”的重要节点,提供优质的装卸、仓储等服务,并与粮食货主、铁路部门等密切合作,构建起高效快捷的粮食运输网络,将大批产自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等地的粮食经水路转运至华东、华南各省市。
近日,央视记者来到大连港和营口港,对辽港集团深度参与“北粮南运”、开拓粮食运输水路新通道、高质高效开展粮食作业进行深度报道。
粮食集港不断提速
粮食班列从大连港大窑湾港区起程,在黑龙江富锦满载玉米返回,抵港后立即开展卸车作业,仅用5天便能完成一次周转。这趟“特快专列”是辽港集团与沈阳铁路局、哈尔滨铁路局等单位合作,为“北粮南运”量身定制的龙组班列,目前已开通大连至内蒙古乌兰浩特、黑龙江富锦等线路。
运行过程中,货主将粮食集中至车站装载点,待班列到达后统一装车。满载56节粮食的班列抵港后,大连港铁路公司、大连港散粮码头公司等单位第一时间组织开展卸车作业,将粮食运输至码头筒仓等待下一步装船作业。为保证龙组班列的货物装卸顺畅,大连港与铁路部门、货主企业保持密切联络,各物流环节提前做好准备。在各方协作下,龙组班列将大连至乌兰浩特线路的运转周期由7天缩短至4天,大连至富锦线路的运转周期由12天缩短至5天,东北地区粮食货物得以快速流通周转。截至1月19日,今年已有6列龙组班列将2.1万吨玉米从粮食产地运抵港口。
“自动化”作业、“数字化”监管
在营口港鲅鱼圈港区,粮食经铁路、公路源源不断地运抵码头。在卸车、入仓到出仓、装船的全流程作业中,仅能看见少数人员在现场协助,皮带机组和配套设备完成了主要作业。多年来,营口港不断提升码头作业及监管的自动化、数字化水平,在节省人力、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更减少了粮食损耗,提高了粮食作业效率和安全管理水平。
目前,营口港粮食公司通过完善的筒仓皮带系统完成了主要的作业组织、日常监管等工作。运用散粮皮带中转操作系统,可远程操作机械完成高精度的粮食装卸车、装卸船、出入仓等作业;GGS粮情监测系统可实时监控62个筒仓内的粮食温度,发生异常情况将第一时间通知客户,决定是否采取倒仓、通风、清仓等措施;轴温感应系统和火灾控制系统能检测设备关键部位的温度、监控现场火警信息,有效降低火灾安全隐患。
在现代化设备和计算机系统的帮助下,营口港昼夜卸车效率达3万吨、昼夜装船效率达3.5万吨,近12000延长米的皮带机、40万吨仓容的筒仓安全有保障,粮食在港中转可谓“颗粒归仓”。
探索粮食跨海新模式
近年来,随着大型客滚船舶的投运,大连港滚装运力的总装车线长度和货物承载能力显著提升。大连湾港区客滚码头单日发班量大、航班密集稳定等特点,恰好能满足部分粮食客户快速周转货物的需求。
去年9月,辽港集团创新性地采用敞顶箱“班列+班轮”甩挂滚装运输的模式,启动国内首个铁路敞顶箱“班列+班轮”甩挂滚装多式联运项目。借助这条新通道,东北地区的优质粮食商品被装在35吨敞顶箱内,由货源地以铁路方式运抵大连湾港区,在大连港客运总公司客滚码头进行甩挂滚装装船作业,再经由海运方式发往山东等华东地区,实现粮食货物运输全过程“不落地”“零等待”,运输时间由10天缩短至5天。
“北粮南运”不仅满足了南方市场对粮食的需求,也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辽港集团始终高度重视“北粮南运”工作,未来将持续畅通多式联运物流通道,提高粮食货物运输效率和质量,降低综合物流成本。
图文来源辽宁港口集团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