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广州被国家赋予“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的定位;2022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鲜明提出:“以南沙为主阵地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落实南沙‘一把手工程’,推进南沙高水平开发开放,建设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合作战略平台。”
处于粤港澳大湾区地理C位、珠江口“A”字顶点的广州南沙,迎来了历史性的新定位,成为“引擎”中的“引擎”!
统筹/钟达文、魏丽娜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钟达文、耿旭静、董业衡、何颖思、龙锟、魏丽娜 通讯员南宣
为什么是南沙?
“软硬联通” 担当重任
南沙的历史使命和机遇就此展开。“这是对南沙的信任和重托,也是南沙自身的使命担当。”市人大代表、南沙建设中心主任陈荣毅说。
为什么是南沙?南沙何以担当“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重任?多位人大代表共同提出的首先是区位优势。众所周知,南沙区地处珠江出海口和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市人大代表、广州港集团董事长李益波进一步指出,南沙还是“珠江流域通向海洋的通道,连接珠江口岸城市群和港澳地区的重要枢纽性节点”。这一位置,决定了南沙有机会成为大湾区交通枢纽之一。“南沙到广州城区、深圳、香港都是一小时左右车程”,市人大代表、广州牛犊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枫认为,“这对于生活和工作都是‘最好的距离’,可谓‘适当之城’。”
“硬联通”条件优越,面向国际的“软联通”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南沙构建了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发挥了‘港澳超级联系人’作用,共同塑造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成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陈荣毅分析。
南沙的区位优势明显,拥有独特的深水港和码头资源,南沙还可以依托广州“千年商都”的贸易传统,再到目前海陆空纵横交错的物流和交通,必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发展的发力点。
骄人发展态势背后是持续的制度创新
“南沙新区经济总量突破2000亿元”“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所有18项指标连续两年获评标杆,南沙自贸片区43项制度创新成果获全国推广”“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南沙港区三期、南沙国际邮轮母港投入使用,货物、集装箱吞吐量提升到全球第四、第五位”“南沙科学城被省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新建成北三环二期、南沙大桥等8个高速公路项目,新增里程184公里”……南沙过去五年的诸多成就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展现。
而南沙的成绩还不止于此。去年,南沙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9.8%,税收总额(不含关税)增长12%;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6个(累计223个)。累计培育上市公司11家;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401.7亿元、增长11.2%。预计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7%,高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长9.3%。
迅猛发展态势的背后是持续的制度创新。仅2021年一年,自贸区就新增73项改革创新成果,12项金融改革创新成果入选人民银行及省、市创新案例。对于众多南沙企业来说,“交地即开工”4.0版,“无证明自贸区”减免证明事项330项,都大大加快了企业的发展步伐。南沙实施“信即办”改革后,行政许可事项即办率达90.9%,承诺办理时限比法定办理时限压缩94.8%以上。南沙的企业还可以在全省首个无感智慧办税服务厅享受智能技术带来的便利。
南沙大未来已展开
海陆空交通齐发力 推动三港融合
报告提出,将“高标准规划建设南沙枢纽”,“加快狮子洋通道、南中高速、东部快速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南沙至珠海 (中山) 城际项目前期工作,强化与中心城区、珠江口东西两岸主要城市快速直联。”
海陆空交通齐齐发力,纵横交错的交通,就如同南沙的血脉,人力资源、生产元素在其中“脉动”不停。陈荣毅认为,南沙要强化与广州主城区、湾区东西两岸城市一体化交通衔接,积极推动“三高三快”建设以及万环西路、凤凰大道等多个交通要道快速化快捷化改造,完善区内交通骨架路网,促成南沙与周边城市便捷贯通,支撑沿线区块发展,推动南沙从湾区地理几何中心迈向湾区功能中心的转变。
李益波将港口视为南沙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港口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李益波说,“未来,南沙港区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港口,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强国建设等国家战略”。李益波建议,应进一步加快推进南沙港区国际通用码头、南沙港区五期工程、南沙港区国际海铁联运码头等规划项目建设,支持加快推进20万吨级航道和南沙港区船舶候泊锚地建设。
还有人大代表关注到南沙机场的发展。市人大代表、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创新中心主任刘洋告诉记者,南沙机场一直以来都按通用机场的标准预留,“我认为,未来还应该继续坚持这个标准,保留南沙机场作为‘广州第二机场’的可能性”,刘洋说,“要突出南沙作为大湾区东西两岸融合,以及广州和深圳两个都市圈交流的核心节点作用,系统有力地推动南沙机场、南沙港和南沙站的‘三港融合’建设。”
站在“制度型开放高地”
南沙看得更远
报告提出,南沙将“打造制度型开放高地”,支持南沙争取规则对接先行试点,实行更大程度压力测试,在贸易、金融、物流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
在持续的制度创新下,营商环境和企业是受益者。市人大代表、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对此感触很深:“南沙与在此投资的企业保持了亲清的良好互动关系,不仅积极把企业引进来,还下大功夫进行了后续服务。”冯兴亚向记者举了一个小例子,“以前,我们在南沙的广汽丰田工厂门前有一座弧度不大的桥,但在外资方看来,那可能会造成行车视觉盲区,有安全隐患。”让冯兴亚没想到的是,南沙当地政府部门听闻意见后,就迅速出资把小桥改造平整了。“就这样一个小事情,南沙获得了外资方更大的信任。”作为与国际规则对接、较高标准服务的回馈,去年广汽丰田在南沙的整车生产规模已经超过80万辆,今年计划还将突破100万辆。这样的数据,将可能使南沙成为广州第一个汽车生产规模超过100万辆的区。
正如林枫所说,南沙的营商环境对于企业来说是“极大的诱惑”。
市人大代表、广州市华安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丘育华提出了关于南沙发展的建议。丘育华希望,国家层面上可以给南沙更多支持,例如在人才引进、企业税收等政策,与横琴、前海等看齐,应对标横琴、前海,制定更精准的南沙自贸区政策。
港澳居民到南沙工作幸福感更强
报告提出,“强化粤港澳合作示范。积极争取国家层面出台支持南沙与港澳全面合作实施方案,深入推进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建设。”市政协委员、市产业招商投资促进会常务副会长龚元认为,这些关键举措无疑将进一步巩固南沙的既有优势,并将进一步提升南沙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战略地位。
市政协委员、广东南方软实力研究院副院长谭国戬认为,报告特别提出,要率先推动与港澳在金融互联互通、科技创新、口岸通关等领域规则衔接,促进职业资格、行业标准、检验检测等对接互认,这意味着港澳居民到南沙就业创业会享受更多便利。
港澳居民到南沙生活工作,自然要面对医疗和教育问题——这也是南沙加强粤港澳合作的两大重要环节。陈荣毅告诉记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已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将于今年7月全面开业,而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南沙院区项目及广东省中医院南沙医院预计2023年可投入使用。此外,中山大学附属南沙口腔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南沙院区)也将力争今年开工建设。市人大代表、南沙中心医院院长贾林说,南沙目前的医疗资源相比过去已经有了质的提升,“南沙对医疗资源进行了超前规划”,未来将有机会打造成为“大湾区医疗高地”。“香港人和澳门人在南沙生活就业,始终要面对医疗乃至养老问题,而设备一流、技术一流、服务一流的医疗服务将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服务。”贾林说。
而在教育方面,高标准建成广州外国语学校附属幼儿园及附属小学、湾区实验学校、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南沙实验学校及广州市第二中学附属南沙学校、执信中学南沙学校、万顷沙中学改建及特殊教育学校等一批学校项目建成投用,大大提高了南沙的义务教育水平。谭国戬建议,南沙还应该开办更多针对港澳居民子女的学校,比如可以选取港澳投资的办学机构作为特定针对港澳人士子女的学校。
代表委员建议
丘育华:南沙与横琴、前海的发展既有错位又有协同
南沙的发展与珠海横琴、深圳前海可以既有错位、又有协同,共同组成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南沙未来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有更准确的定位:不仅仅局限于大湾区,更要从更高的视野上看到与国际的接轨。
龚元:南沙应更加精准定位产业方向
南沙高精尖产业导入工作到了放手一搏的时候。南沙需要更加精准定位产业方向,同时借助大湾区综合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的引领作用,建设新型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南沙要加速资源配置和项目落地的效率,把项目搭起来,产业建起来,人气聚起来,进一步做大经济体量。
林枫:吸收广深优势,发力科创产业
对于部分需要技术转化产品的科创公司来说,需要比较大的土地和其他空间要素。南沙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应积极吸收广州城区和深圳各自的优势产业和人才资源,为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作出巨大贡献。
刘洋:高效交通串联大湾区要素资源
南沙应该加速城际轨道交通建设,融通大湾区东西两岸,系统谋划广中珠澳的城际轨道交通建设。结合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将通过湾区市际直连直通,形成轨道交通格局,高效串联大湾区要素资源。
南沙各界热切期待重大利好
南沙被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单独点名”,引起南沙各界热烈反响。
“作为扎根南沙的企业,看到南沙如此浓墨重彩地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感觉很振奋,对企业发展是一个重大利好。”广州盈惠兴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惠红表示,期待南沙集聚更多高科技人才和企业。
让张惠红感触深刻的是,南沙海阔天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技术人才就业创业和居住。单是广东医谷的企业,就从最初的几家企业增长到现在几百家。
广州云硕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唐佳表示,今后南沙的新型基础设施将面向大湾区提供数据化服务。“我们可以畅想,政府将更多鼓励企业参与数据贸易交易平台建设,主动融入新科技,推动产业面向未来走向纵深,推动更多应用场景落地。随着政府开放越来越多的数据,越来越多的数据不再沉睡,数据变现,企业也将得到新的机会。”
“强化粤港澳合作示范,南沙被委以重任,我认为恰逢其时。”对此,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院长高民表示,南沙肩负着建设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的重要使命。高民看到,越来越多的港澳人才和科创企业来到南沙这片土地就业创业,也有越来越多的创新人才通过南沙走向港澳,进而走向世界。“期待南沙能够有的放矢,在科创型团队针对性政策制定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吸引越来越多的港澳合作项目在南沙落地生根。”高民说。
家住珠江街道泰安社区的梁金凤表示,南沙正日益成长为滨海新城,环境越来越好,基础配套越来越完善。梁姨今年58岁,居住在珠江街道已有多年,现在每个月都需要到市区就医,地铁十八号线开通前,梁姨到市区就医需提前一天出门,住一晚旅店第二天一早再去医院就诊。地铁十八号线开通后万顷沙站就在家门口,到中心城区就医不用提前一日出门,十分便利,在番禺居住的女儿也因为地铁的开通,可以经常下班后回家探望梁姨。
图文来源广州日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