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交三航局承建的菲律宾在建最大吨位码头工程——菲律宾卸煤码头项目顺利移交业主。
该工程位于菲律宾吕宋岛的巴丹省,西临中国南海,东临马尼拉湾,于2016年12月开工建设。工程建设了一个全长560米的卸煤码头,可满足16万吨级船舶停靠;1500米长的大直径高密度聚乙烯(HDPE)取排水管水下安装,其中排水管道的内径达3.3米,是目前全球最大直径的水下HDPE管道;以及一个550米的驳岸工程。
项目移交后,电厂的两台6乘660兆瓦机组的并网发电将极大缓解菲律宾大吕宋地区旱季用电高峰期压力,为当地总统换届大选工作保驾护航。
升级打桩工艺 锻造精品工程
由于工程所在海域属于典型的海岛海岸地貌,海床表面仅存在少量砂层、黏土层,且多为卵石与珊瑚碎块,强度极高。传统的打桩船施打钢护桶的工艺在该项目“水土不服”,打下的钢护桶在海里飘摇不定,一经狂风大浪便沉到海里,护筒底口变形严重,根本无法进行灌注桩成孔作业。
因此,项目部改变思路,利用打桩船先行施打直径为80厘米的支撑桩,然后通过加焊型钢剪刀撑,使相邻的四根支撑桩形成一个整体的“板凳”稳稳地坐在海床上,再利用贝雷梁将每个“板凳”连接起来形成稳固的施工平台。
对待钢护筒,项目部采取了“软硬兼施”的法子,首先在施工平台上焊设双层导向架,将护筒轻放在海床上后再用冲击钻重锤将护筒范围内的表层卵石层砸碎引孔,随即用振动锤将护筒缓慢沉放到海床下设计标高,成功铲除护筒下沉过程中的“拦路虎”。
项目建成后,菲律宾相关政府部门、业主团队多次到电厂码头参观,对中国工程师先进的技术和精湛的工艺表示赞叹,码头已然成为整个电厂项目的一张闪亮名片。
深海精准对接 挑战世界之最
项目团队在施工中面临的第二个难题是需要在深海中安装1500米长的取排水管道,这根巨大的排水管道光内径就达3.3米,是目前全球最大直径的水下HDPE管道。
针对项目作业面狭小、管道直径大的特点,项目部果断放弃了传统的围堰内拼接气囊浮运定位的方案,而是利用现有机械设备“就米下锅”。首先利用码头平台拆除的贝雷架和型钢制作36米的管道吊架,然后采用打桩船16号将拼接后重200吨的管道分段起吊,最后再派遣潜水员进行水下定位安装。
在水下20米处,将伸缩法兰104颗螺栓精确定位无异于穿针引线,如何利用仅有50厘米长的伸缩法兰实现570米的两段管道完成“深海之吻”,成为了工程施工成败的关键。
其中,海水涨落潮带来的流速、涌浪等情况都会对测量的准确性造成影响,为了确保管道的顺利合龙,项目部在船舶上设置测量塔杆,保证基槽整平精度,确保每节管道的毫米级安装,通过以点保面的方式,结合GPS定位系统、水下摄像、水下人工复核等手段确保安装精度。最终,排水管道在轴线、纵坡、高差等关键指标方面均达到设计标准。
筑牢疫情防线 推进安全生产
项目在克服自然条件完成施工的同时,还必须做好疫情的防护工作。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肆虐,菲律宾实行旅游禁令使中方人员无法按时返岗,疫情造成的不利影响致使当地工人大量辞职。
项目部充分调动现场人员积极性,推行一人多岗,并实施封闭化管理。针对当地员工,项目部通过宣贯防疫知识,发放口罩、酒精、体温计等防疫用品,确保物资充足。此外,项目部为当地员工准备了单人宿舍,减少员工间的接触,并为员工发放额外的伙食补贴,缓解员工的恐慌情绪,稳定人心。
得益于项目部严格精准的防疫措施,自疫情爆发以来项目部未有确诊病例,团队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安全生产,实现防疫生产“两手抓,两不误”,顺利完成了取排水管道安装任务和驳岸施工任务,按计划完成了既定节点目标。
菲律宾卸煤码头项目的建成,将为菲律宾国内最大的超临界燃煤机组电站打通能源通道,电厂的投产将极大地缓解当地用电紧张的情况,助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媒记者 魏鋆依 通讯员 鲁义)
图文来源中国水运网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