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西瓜换房,有人大蒜换首付。炙热盛夏如约而至,对房地产行业来说,这可能是“最冷”的夏天……
昨夜,港交所发布公告,从7月11日开始,包括恒大、融创、世茂、佳兆业、奥园等地产龙头企业,全部被香港恒生指数以0.0001元的价格剔除,这是港交所系统的最低成交价格,惨烈之状犹如人间地狱。
祸不单行,港交所前脚一纸公告将恒大、融创等房企踢出恒指,深交所后脚便将这些公司移除深交所的“港股通”。
这也就意味着,恒大、融创、佳兆业等公告上的房企已再无回天之力,彻底退出这个市场。
真就应了万科郁亮说的那句,“房地产已经进入了黑铁时代!”
01
这些房企都不拿地了
曾几何时,各大房企纷纷较量谁拿地多,谁增长猛,而如今,各家房企不约而同地止住了扩张的脚步,似乎“不退步就是进步”。
先来看一组今年主力拿地房企的数据:
像万科、绿城这些房企龙头,今年拿地金额同比下跌均超60%。近9成房企拿地金额同比下跌,放眼聚焦重点22个核心供地城市,50强房企中有一半以上未拿地,除了国企、央企还在拿地榜单上,民企则近乎“隐身”。
比这数据更残酷的是,截至2022年上半年,211家上市房企中,超8成企业没有在22城核心供地城市拿地!
一方面,在“三道红线”政策之下,不少房企难以融资。另一方面,房地产行业的信心受到重创,民企拿地能力也难以在短期内恢复,与其“复出”试水,倒不如先静观其变。
房企的日子真可谓是,谁也不比谁好过!
02
分裂与矛盾
房企,开始大撤退
2022年上半年房企的销售业绩已经出炉,可以看出,即便是行业龙头,业绩也不好看,同比去年的销售额收缩近50%。
种种现象都表明,房子卖不动了!
没人买房,房企回款困难,现金流就会变得紧张,自然也就没钱去拿地。疫情之下,通胀、失业、断供、法拍、企业破产等一系列市场连锁消极反应,购房者恐难以承担高额房价,也就不敢随意买房。
最分裂,最矛盾的景象,正发生在中国房地产身上。
每一步调整,都像在渡劫;每一步选择,都伴随着阵痛。
房企,开始大撤退了。
位于上海大虹桥的申虹路,全长虽不足3公里,却被称为“房企宇宙中心”。
曾经的巅峰之时,融信、正荣、新力等十多家房企总部落子于此,实现了身家翻番,完成千亿目标。
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持续收紧,房企开始撤离大虹桥!据不完全统计,仅2022年上半年,已有约10家房企将总部迁出上海,迁出速度远超当年房企的迁入速度。
集体撤退,或因为债务危机,亦或是规模收缩。不可否认的是,曾经赚得盆钵满体的房地产辉煌时代结束了……
03
潮水退去
回归价值本身
无论是房企业绩下滑,还是房企大撤离,都在传递着一个信息:
全国楼市仍处于低迷时期。
对于房企来说,购房者是房企周转最重要的一环,购房者如果没有调动起来的话,房企回款困难,依旧影响着房企的现金流。事实上,多数房企手上并不宽裕,现金流依然是十分紧张。
与此同时,也有房企在自救。比如大蒜、小麦、西瓜换房子,但争议的声音很大,估计很快就会被取消。
于房企而言,既不能轻易降价,不降价又卖不出去,进退两难。
如果说,全球房地产市场急转直下的外因与经济整体低迷、疫情等原因有关,但真正的内因却是支撑房地产发展的城市、产业、人口这些供应与需求都走到了从普涨到分化的新阶段。
在过去几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一直保持着“只涨不跌”,房地产行业也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如今,房地产市场的浪潮也跟随着供需关系的改变逐渐退去……
▲ 中国和美国不同收入组的住房拥有率
数据来源:《中国金融》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
据央行发布的《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显示: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住房拥有率为96.0%,户均拥有住房1.5套。
另外有数据显示,由于人口出生率的逐年下降,住房空置率已达15%,有的省份甚至达到30%,都远远高于国际5%的空置率标准。
这些都说明,我们开始进入一个不缺房子的时代,甚至出现房屋过剩。
虽然,北上广深等一线和南京、杭州等新一线城市因为人口聚集和流入,住房依然供不应求。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人口增长缓慢、老龄化日益严重,我国的住房供应与需求结构已经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曾经热火朝天,如今低迷不振。潮水退去,房地产行业也在努力实现价值回归:回归到契合城市人口与经济产业发展的实际,回归到“房住不炒”的本质根源。
有的房企在“山顶”,有的房企在“躺平”,还有的房企却在“炼狱”,不管怎么样,最终,都要回归城市人间。最后,真心希望这个行业的下半年,能够温暖一点。
素材参考来源:功夫财经、大胡子说房、华商韬略、房地产总裁俱乐部、新浪财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