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港口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2019年8月6日,山东省港口集团应运而生,涉及山东全省7市的沿海港口资源整合之路开始走向实质与纵深,从此揭开了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的崭新篇章。
三年奋进,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疫情之下,吞吐量连跨三个亿吨台阶,突破15亿吨;集装箱量较成立时增长25.8%,突破3400万标箱,分别稳居全球第一、第三位,增幅连年超过全国沿海港口平均水平。主要财务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与成立时比较,营业收入实现翻番,利润增长近40%;资产总额、净资产额、人均创利增幅均达30%以上,获省国资委业绩考核A级,稳居省属企业第一方阵,交上了一份成色十足的发展答卷。
厘清脉络
在时代背景中找准定位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只有从时代和历史的方位才能看清“决策”的定位,才能看清山东港口所承担的时代重任。
从国家战略看,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山东港口位于“一带一路”海陆十字交汇点,在协同腹地、联通世界方面具有重要的“棋眼”作用,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肩负重要使命,可以更好承接中央政策叠加赋能,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解决好我国东西、南北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从山东省发展战略看,山东是沿海港口大省,港口星罗棋布,其中,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吞吐量均跻身全国港口前十位。即便拥有一张华丽的成绩单,但与世界一流港口相比,彼时山东沿海港口发展存在着分散化无序发展、低效化重复建设、同质化自相竞争的突出问题。实施港口整合可以更好促进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
基于以上背景,山东省委、省政府聚焦“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改革目标,抓住山东港口改革重组的主要矛盾,把准港口行业发展的一般性规律,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作出了推进全省沿海港口一体化改革、组建山东省港口集团的重大决策。以强大的魄力和定力顶层设计、高点谋划、推进改革,明确了全省港口资源战略性重组的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赋予山东港口推动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和海洋强省战略的重任。
坚决推进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是时代之需、发展之需、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我们要统一优化配置岸线资源,明确省内各港口特色化、差异化、规模化发展方向,杜绝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彻底解决好你有我也有、各‘诸侯港’各自为战的问题。”山东省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霍高原说。
山东港口整合被设计成三步走:2018年3月,首先由山东高速集团控股整合滨州港、东营港、潍坊港,组建山东渤海湾港口集团;2019年7月9日,威海港100%股权无偿划转青岛港;同年8月6日,由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和渤海湾港四大港口组建的山东省港口集团正式挂牌成立。这场涉及山东7市的沿海港口大整合,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承载着“更加注重经略海洋”“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的殷殷嘱托,肩负着山东“海洋强省”、向海图强的信任期望,山东省港口集团开启了港口一体化改革、向海图强的改革大幕,为山东建设海洋强省提供了最为强劲的动力引擎,也为港口整合和一体化发展蹚出了一条“山东路径”。
党建引领
打造发展“红色引擎”
在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慕名而至的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按照山东省港口集团党委“为先模立馆、为职工立馆”的要求,青岛港集团党委自主策划设计,打造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展馆,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打卡地”,也成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形势任务教育的生动载体。
这是山东省港口集团党委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力、基层组织力、队伍战斗力、融合发展力,以高质量党建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三年来,山东港口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各级党组织围绕“一体化改革”和“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聚焦主责主业,强化担当作为,坚持问题导向,狠抓工作落实,以党的建设新成效引领各项事业加快发展,让党建成为一体化改革发展的“红色引擎”。
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山东港口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树牢精神航标,积聚强大动力。在中央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题调研会上作经验交流,得到上级充分肯定,成功入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唯一参展的港口企业。在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坚持“真心实意、真金白银、真招实措、真实效果”原则,办结办好民生实事5453项,把实事办到员工心坎上。
基层基础夯实稳固,山东港口坚持业务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大力实施基层党建创新提升工程,新发展党员1738名,各班组实现党员全覆盖,过硬党支部占比达到87%,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连钢创新团队”荣膺“时代楷模”,青岛新前湾集装箱码头公司党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324个集体和个人获省部级以上表彰,“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活动创新做法得到中组部肯定。
干部人才队伍坚强有力。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着力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干部融合,调整交流近1500人,直属单位班子成员交流比例达1/3,中层骨干、后备干部交流超过1/5。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创新实施“三百工程”,遴选47名年轻干部挂职“第一队长”,竞争性选拔15名“80后”“85后”中层干部。认真落实各项人才激励政策措施,大力招才引智,深挖人才“蓄水池”,引进培养各类高层次人才274人,获最佳雇主奖。
管党治党全面从严。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紧盯“关键少数”,持续开展“九月省思”活动,反“四风”、树新风,树牢宗旨意识,扎实开展各类专项整顿,有力抵制“四种主义”“两种文化”,政治生态不断优化。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力度,强化日常监督,深化运用执纪监督“四种形态”,第一、二种形态占比达91.9%。建成投用国内首个行业主题警示教育馆,开展警示教育7000余人次。纪检监察工作连续三年在省属企业中保持领先。
改革攻坚
闯关夺隘马蹄疾
2020年是山东港口整合后的第一个完整运营年。这一年,山东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4.2亿吨,同比增长7.5%,高出全国沿海港口平均增速4.3个百分点;完成集装箱3147万标箱,同比增长6.5%,高出全国沿海港口平均增速5个百分点。
“这个吞吐量意义不在于量的累积,而在于增幅。我想最主要还是一体化改革释放了潜能,这是最核心的。”霍高原说。
整合之后,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顶层设计的“三个一”:港口规划“一盘棋”、资源开发“一张图”、管理服务“一张网”。山东省港口集团也制定了“整合、融合、耦合”的一体化改革发展任务书、路线图。此后,山东港口边改革、边发展、边谋划未来,设计实施了“1+4+12+N”的组织架构,打造“以青岛港为龙头,日照港、烟台港为两翼,渤海湾港为延展,各板块集团为支撑,众多内陆港为依托”的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
整合后,山东港口不仅有效解决了过去各港口之间的同质化发展、无序竞争、重复建设等痼疾,而且稳定货源、开辟航线、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也大幅跃升,议价能力、融资能力、谈判能力显著增强,行业吸引力、影响力、话语权与日俱增,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畅通,服务构建“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实力日益彰显。2021年,山东港口作为省属企业和全国港口企业的唯一代表,先后在中国企业论坛、国务院国资委国企改革会议上介绍经验,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
就在同一年,集团2021年的半年会上,霍高原宣布:按照组建之初确定的整合、融合、耦合“三步走”总体思路,山东港口“整合”阶段任务全面完成,接下来将开启“融合”发展新阶段。2022年伊始,山东港口开启了“全面融合年”的新历程,围绕六个方面的融合——思想融合、干部融合、制度融合、文化融合、作风融合、业务融合,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深化一体联动、业务协同。
三年来,山东港口的枢纽地位进一步增强,初步形成区域性现代物流枢纽、“一带一路”多式联运物流枢纽,逐步构建起航线+班列+内陆港的服务网络,实现航运物流网与陆域物流网的有效衔接,基本形成覆盖山东、辐射沿黄、直达中亚、欧洲以及东盟的海铁联运物流大通道,呈现出功能集聚发展、设施集约布局的良好态势。特别是针对黄河流域搭建起畅通、便捷、高效的出海物流通道,为加快黄河流域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结构升级注入新活力。
发展格局进一步扩展,以金融、物流等为代表的新兴业务,成为山东港口一体化发展的另一重要阵地:对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渤海湾港四大港口集团只保留装卸、仓储、转运等传统港口业务,将原先分散在各港口的600亿元资产、100多个业务单元“合并同类项”,重组为金控、物流、贸易等12个板块集团。为鼓励各板块加强业务协作,山东港口将“协同指标”纳入直属企业经营业绩考核。12个板块集团的组建,不仅释放出更多管理岗位,更为建设国际领先的“智慧绿色港、物流枢纽港、金融贸易港、产城融合港、邮轮文旅港”搭建了转型“骨架”。
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山东港口坚持内部改革与一体化改革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坚持谋发展、抓管理、强质效,如期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各项任务,治理能力、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发展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升,带来了明显的改革效果。三年来,山东港口法人治理结构愈加完善,基础管理体系日益健全,风险防范控制持续加强,为融合高质量发展扫平了障碍,清除了藩篱,鼓足了风帆,推动山东港口这艘“巨轮”更稳健、更高效地扬帆远航。
业绩做实
转型发展动能强劲
对标世界一流港口,山东港口果断摒弃“吞吐量为王”的传统思路,提出“紧扣港口主业高效发展、依托港口优势放大发展、跳出港口窠臼创新发展”,锁定了国际领先的智慧绿色港、物流枢纽港、金融贸易港、产城融合港和邮轮文旅港“五个国际领先”为载体的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加速由生产资料港向生产、生活资料港转型;由传统业务为主向传统业务、新兴业务并重转型;由传统港口向数字化港口转型,港口的发展变得更加“立体”,加快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持续提升山东港口竞争力。
三年来,山东港口传统业务提档升级。海向增航线、扩舱容、拓中转,加大与船公司合作,航线增速创历史纪录,在省、市两级航线补贴等政策支持下,三年来新增航线108条,总数达到320条,航线数量和密度稳居北方港口首位,中转箱量较成立时增长28.3%;陆向开班列、建陆港、拓货源,开辟内陆港30个、班列79条,海铁联运箱量连续保持全国第一。原油、铁矿石、铝矾土、粮食等主要货种,市场占有率保持全国领先,年进口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3、1/4、2/3、1/5。青岛港吞吐量、集装箱量分别晋升世界第四、第六位,迈入世界一流港口行列;日照港跻身全球第九大港口;烟台港稳居全国第八;渤海湾港生产经营实现翻番式增长,体现了强有力的港口集群效应。集团公司在新华社发布的东北亚航运枢纽竞争力指数中名列榜首。
新兴业态蓬勃兴起。出台系列支持新兴业务高质量发展意见,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三年来,对标全球标杆港口发展路径,山东港口实施同类业务合并重组,传统业务、新兴业务多向同力、多元并进,新兴业务加速培育壮大、优化布局、丰富业态,内部市场使用效率不断提升,反哺能力逐步显现。启动建设中国北方生活消费品分拨中心,“济青双中心、沿黄多基地”布局初步形成。设立中国北方国际油气中心、港信期货公司,布局大宗商品交易运营中心,公共海外仓破题推进,供应链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联合新华社发布山东港口大宗商品指数、RCEP成员贸易互通指数等。
智慧绿色升级演变。山东港口以获批首个“交通强国智慧港口建设试点”为契机,充分发挥内部市场规模大、应用场景多等优势,强化与头部企业合作,创新搭建起“1+N”开放共享共建模式,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率先建成全球首个智能空轨集疏运系统、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码头、干散货专业化码头全自动控制系统,自动化码头效率连续刷新世界纪录,持续发挥引领作用。在全国首个退港还海,修复整治生态岸线项目——日照港海龙湾项目,使昔日黑煤港变成了一片美丽的生态良港。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率先发布绿色低碳港口“十四五”规划,扩大清洁能源应用,建成全国首个港口加氢站,“氢港”建设不断提速。
平台作用愈发显现。三年来,山东港口以开放的姿态寻求多元合作,与合作伙伴、兄弟港口强强联手,港口朋友圈不断扩大。积极打造陆海联动高峰论坛、石油贸易大会、粮油大会、商品车大会等高端合作平台,进一步提升平台服务效能,放大了行业影响力、引领力,成为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引领者。
扛牢责任
国企担当充分彰显
三年来,山东港口扛牢“三个服务”发展使命,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员工至上,提出“三个更加”“三个满意”理念,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勇于担当国企社会责任,绘就了美美与共的高质量发展画卷。
保稳保供效能持续放大。针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山东港口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规定,投入5亿元,创新防疫举措600余项,扎实做好国际航行船舶、进口冷链作业等重点环节防控,实现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应接尽接,坚决守住“外防输入”第一道防线。积极吸引船公司加密航线班期、增加舱位投放,有力纾解箱难求、舱难订等困难,发布16项服务举措,主动减免库场使用费等近3亿元,为中小微企业直接提供金融支持超256亿元,助力复工复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经济支撑作用愈加凸显。全面服务“一带一路”倡议、RCEP等,强化与省内16市战略合作,积极对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区,提出港产城融合发展并进入全省规划,统筹推进临港产业发展和老港区改造,吸引汇聚更多现代产业、经贸要素。深化与世界知名企业务实合作,精准开展“双招双引”。三年来,累计投资1195亿元,招商引资74.4亿元,解决就业5000余人,在沿海7市和省会纳税可比口径均实现正增长,合计贡献税收142.2亿元,较成立时增长35%。
社会责任担当更加有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公转铁”“公转水”“散改集”,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着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顺利通过中央环保督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对外捐赠近5000万元,“山港润春蕾”“希望小屋”“生态援疆”等公益项目彰显大爱。社会贡献突破600亿元,较成立时增长41.3%,集团公司连续获评“山东社会责任企业”。
美美与共
共建共享发展成果
山东港口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员工主人翁地位,共建共享、共创共荣,员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增强。
三年来,山东港口员工主体地位愈加巩固,紧紧依靠员工办企业,落实职工代表大会等民主管理制度,充分激发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主观能动性。畅通民主渠道,常态化开展建言献策、“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劳动调研等活动,设置“董事长总经理信箱”,征集意见建议近10万条,一大批“金点子”转化为改革发展“金果子”。举办三届技能大赛,设立“山港工匠日”,搭建职工创新平台,涌现出“五小”创新成果5274项,一线员工技术钻研、岗位创新蔚然成风。青岛港、日照港获评“山东省全员创新企业”。
发展空间持续拓展。畅通管理、技术、技能三个职业发展通道,构建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多通道晋升的管理体系,广大员工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待遇有保障。按照人岗相适原则,推进员工合理有序交流5000余人。创新培训机制,实施万名党员进党校、万名员工学历提升等工程,开展培训5000余期、40余万人次,员工能力素质整体提高。
福利待遇大幅提升,建立员工薪酬正常增长机制。建立落实“七个一”联系帮扶机制,设立用好员工关爱基金。企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基本全覆盖,为员工购买新冠保险,实施健康管理、疗休养、女职工和海外员工关爱等系列举措,员工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特色文化凝聚力量,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守正创新、解码基因,内塑山东港口精神”等系列主题活动,组织老干部、先模代表、身边榜样进行多层面宣讲,“一家人”理念深入人心,“同心同德、忠诚奉献、创新开拓、追求卓越”成为广泛共识。山东港口系列展馆建成,成为弘扬港口精神、宣传港口文化的新窗口。发布企业文化手册,唱响《昂首东方》,举办首届职工艺术节、体育节。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主流媒体持续关注、聚焦报道,山港声音广泛传播,山港故事精彩呈现,山港形象更加亮丽。
三年栉风沐雨,三年春华秋实,改革创新永远在路上。面向未来,山东港口以高标准迎接上级验收评价为契机,纵深推进一体化改革发展,确保在“十四五”末跻身世界500强,奋力谱写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和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新篇章!
图文来源 大众日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