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上午,杭州亚运会又一配套工程——杭州下沙路与12号路提升改造工程正式通车。
下沙位于杭州城区东部,南临钱塘江,人口近两百万,是杭州发展重要驱动区域。但当地居民却长期受困于交通不便,难以有效释放经济活力。为纾解百姓难题,释放城市活力,早在2016年,杭州市即决心修建下沙快速路及钱塘过江通道。
该项目西起宝华路西侧,与艮山东路高架九堡段衔接,东至下沙片区23号路东侧,全长7.47千米,设计时速80公里。采用“主线隧道+地面道路”形式,其中隧道盾构段长度为1612米,采用双洞双向六车道模式,由两台开挖直径15米级的盾构机同步施工。
作为浙江首个PPP+EPC项目,各单位既是投资方、又是参建方。设计、施工等单位在内的社会资本方共同出资成立项目公司,在政府实施机构的监管下行使建设单位职能。同时,设计、施工单位组成EPC联合体,实行工程总承包。
作为项目投资方之一,同时也是EPC总承包牵头单位,铁四院高效开展项目管理,多次组织研讨PPP+EPC管理模式,并组织法律事务部、财务部、投资公司等到项目现场进行合同评审,与其他投资方共同探讨项目创新管理,实现项目管理合力。
杭州下沙隧道工程是浙江省在建最大直径盾构隧道,也是下沙路与12号路提升改造项目的关键控制工程。
项目盾构刀盘直径15.08米,盾构左右线最小净距仅4.19米,盾构始发端最小覆土仅8.8米,同时,下沙盾构隧道87%位于曲线段,最小曲线半径仅610米,小半径反S曲线连续穿越河道、泵站、老旧厂房等众多建筑物,甚至与盾构隧道最小平均间距仅1.2米、最小竖向净距仅9.2米,建设难度大,施工风险高。
在盾构隧道施工中,项目团队通过采用两台开挖直径15.1米的泥水平衡盾构机施工,通过盾构隧道下穿就像为主动脉血管植入两个“超级”支架,扩容提速至80公里,实现地面和地下立体互通格局。不仅有利于整合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而且做到了大幅度减少地面拆迁,降低建设成本。
因为空间受限,隧道呈“S”曲线,连续两个610米的转弯半径,这在国内超大直径盾构施工中尚属首次,设计和施工的难度极高。在项目施工中,中铁十四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院士专家指导下制定科学方案,依托盾智云和大数据系统,远程加强周边环境和地表监测,实时调整盾构机掘进参数,加强工序衔接管理,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实现了下沙盾构隧道安全贯通。
面对下沙隧道基坑紧邻河道,开挖范围主要是粉砂、砂质粉土等软土层,易引发渗漏,甚至管涌等诸多挑战,项目团队通过在易渗漏点增加高压旋喷桩、采用抗渗混凝土、优化地连墙接头处理等方式进行基坑维护加固,确保施工安全有序推进。
与此同时,项目团队在科学防控疫情的同时,紧盯节点,倒排工期,确保人员、设备、物资材料不断档,工程难点、节点按期突破,确保了项目顺利通车。
该项目作为杭州市“迎亚运保畅通快速路网”中的重要一环,与7月底通车的艮山东路钱塘过江隧道,一起推动下沙片区迈入主城区45分钟经济圈,进一步加强了杭州各副城、组团与主城区的贯通联系,优化交通格局,促进全城联动,助力杭州亚运会。
图文来源: 铁四院设计,中铁十四局、中铁十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