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跑宁波舟山港5年整,已数不清这是我们第几次去采访。不过很庆幸,每次都能从这个“富矿”采到新闻。不论“顺风顺水”还是“逆风扬帆”,宁波舟山港的成绩单不曾输过,“学霸”之称名副其实。
“世界第一大港”成绩何以如此之“稳”?很多人都会说因为它大,天然优势明显。而我还想说,因为它“新”。
这回蹲点,我正好赶上各码头公司密集组织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新时代海港青年,就是要做‘硬核’力量的创新因子。”在穿山港区,新入职的00后金恺铃,趁午休时间在直播间激情澎湃地宣讲。“我们港口青创团队是此轮宣讲的主力军。大家不仅创新了宣讲模式,内容也主要围绕岗位上的业务创新。”金恺铃介绍。
“我们不仅研究如何把箱子吊得又快又稳,还研究如何在日常工作中践行‘双碳’战略。”同为青创团队成员的王汉栋,被喻为新能源“捕手”。去年,他牵头搭建了零碳型生产辅助微电网系统,并成功利用风能、太阳能发电。
如今的宁波舟山港,95后甚至00后一线技术人员队伍日益壮大。“正因为‘新鲜血液’源源不断,东方大港得以创新活力无限。”穿山港区桥吊班大班长竺士杰告诉我们,去年他的创新工作室完成迁址新建后,更像是一个海港青创空间。码头技术能手、创新达人等经常聚集于此参与“头脑风暴”。走进新投用的创新工作室,我发现墙上多了不少“新面孔”。他们年纪不大,却都是掌握“独门绝技”的骨干,还拥有各自的创新团队。而在团队成员介绍一栏,我看到身为“大国工匠”、全国劳模的竺士杰,甘愿当他们的“副手”。“年轻人脑洞大,我们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干的舞台。”竺士杰说。(本报记者 王凯艺 袁佳颖)
(责编:王子锋、王珂园)
图片源于:pixabay.com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