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记者 杨柳 通讯员 潘庆芳 杨平福
4月20日,湖北宜昌三峡秭归环保码头,“蓝江1号”正停靠在泊位上,转运收集来的830.5公斤生活垃圾。码头大门上,“巩固提升船舶污染物防治成效 凝聚合力共筑碧水长江新屏障”的标语,与碧水蓝天、秀美山色一同,讲述着宜昌绿色水运的故事与成果。
宜昌水运,控巴蜀,引荆襄,扼守长江黄金水道关键节点,素有“三峡门户”“峡口明珠”之美誉。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视察湖北,首站到宜昌,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立下规矩。五年来,宜昌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致力建设绿色航运发展示范区,加快推动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建设成势见效,绘就了绿色航运发展新画卷。
岸线入画来
江上船行如织,水下鱼虾游弋,阵阵清风吹来,碧波荡漾,水面倒映的绿树青山白云也随着水波上下起伏……来到宜昌秭归长江段,一副“临江观美景,岸线入画来”山水图便映入眼帘。这是秭归码头绿色建设的直观成果,也是宜昌绿色航运发展示范区建设的一个缩影。
坚持还岸于民,5年来,宜昌全面加强长江岸线宜昌段生态修复,累计腾退岸线39公里,生态复绿13103亩,修复长江岸线97.6公里,实现非法码头清零。一批老码头迁址新建,码头旧址蝶变为江豚观景台、灯塔广场等网红打卡点,无序岸线变成生活岸线、生态岸线、景观岸线。
同时,宜昌还加快了绿色航运基础建设步伐,累计完成绿色航运项目投资14.5亿元,宜昌港航6大项目入列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并实施了绿色航运提质扩能五年行动。宜昌全市核心港口集群初步形成,港口综合功能明显增强,港产城融合发展,“铁、水、公、空、管”多式联运体系建设全面突破,衔接更加通畅。
“我们还坚持在总体规划上为生态留白、为长江增绿。”宜昌市港航建设维护中心主任梅常春介绍,宜昌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促进港口集约高效发展,在《宜昌港总体规划(2035年)》中,规划港口岸线78.34公里,相比上一轮规划,港口岸线长度减少42公里,减幅达34.89%。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绿色发展,宜昌港实现了高颜值与高产值的并线突进。2022年,宜昌港实现港口吞吐量与吞吐能力“双过亿”目标,累计完成港口吞吐量12386万吨,整体实力进入长江内河港口第一方阵。2023年首季度强势开局,完成港口吐吞量3394万吨,同比增长43.8%,宜昌港区汇聚翻坝转运、三峡旅游、多式联运、工业输出四大功能特色,整体实力进入长江内河港口第一方阵。
减污“春意闹”
“以前船舶停靠使用柴油发电,烟囱冒烟、机器轰鸣,现在使用岸电一次可节约7000元电费,实现了零排放、零油耗、零噪声,港区天更蓝、水更绿、人也更轻松了。”4月20日,雅典娜号游轮靠泊秭归港客运码头,船长吕必云指着岸电接线桩高兴地说。
近年来,宜昌大力推广应用港口岸电,在长江流域率先实现岸电全覆盖并成为行业标准。全市经营性散货码头全面完成规范化岸电桩改造,并成立岸电服务公司,已累计为1.2万艘次船舶提供1633万千瓦时岸电电量,替代燃油近4083吨,减少污染气体排放约1.2万吨,节约船舶用能成本1300万元以上。其中,2022年用电量407万千瓦时,占湖北全省岸电使用的七成以上。
“从最早的劝说,到现在船舶主动申请使用岸电,离不开交通港航部门的宣传引导,船舶停靠码头必定使用岸电已成为大家的自学行动,也体现了大家共同参与长江大保护的成效。”宜昌长江三峡岸电运营服务公司副总经理李兴衡介绍,使用岸电既节能环保、又减轻了船员的劳动强度和噪音污染等,船舶一个月最多可节约12万元,不少船企将使用岸电节约的钱用于发放员工奖金,形成了自觉使用岸电的良性循环。
岸电火热投用的同时,宜昌水运绿色保障项目不断创新引领,不少有助减污降排的新兴产业项目在此落地生根,蓄力发展。
继推广使用“净小宜”“豚小宜”后,2021 年7月,位于枝江市姚家港化工园区的宜昌化学品船舶洗舱站正式运营,作为全国长江干线流域首批布局的13处洗舱站之一,宜昌洗舱站业务范围基本覆盖长江水路运输主要化学品,规模大、清洗能力强,成为湖北省首个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标准的港口企业。
今年4月,长江干线中上游地区首个LNG加注码头在秭归投用,预计每年可为三峡库区减排碳氧化物6560吨、碳氢化合物720吨、氮氧化物2980吨、烟尘56吨、硫氧化物100吨,助力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同时,也对推动长江生态保护、助力美丽长江建设和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有了这个加气站,我们来回更加方便,同时运输成本更低了。”重庆市培陵籍“浩航2006”号船长秦光红高兴地说道。有近20年水上工作经验的他,经常走水路往返重庆至江苏两地,由于长江沿线近500公里一直没有加气站,时常担心船用燃料不够用,刚好利用船舶待闸时间,加注液化天然气,既环保又节约时间成本。
造船“含绿高”
枝江市长江江堤外滩,宜昌船舶工业园内建造声不断,机器轰鸣不停,一派繁忙“春耕”景象,全国首艘油气双燃料三峡标准船型-“帆盛102”、全国首艘油气电混合动力三峡标准船型-“理航渝建1”、全球载电量最大纯电动游轮-“长江三峡1”,工信部2030型绿色智能内河示范船-“120TEU新能源纯电动集装箱”都是在此建造下水。
“2022年,仅我们宜昌船舶工业园修造各型船舶167艘,完成工业总产值57亿元,带动就业6100余人。”枝江盛懋船厂总经理屈杨说道,“今年我们工业园新能源船舶的订单更多,预计产值将突破10个亿。同时,我们也将围绕LNG、电池、甲醇和氢动力船舶等方面,继续拓展业务订单。”
宜昌船舶建造业务逐年增长,已经连续5年新建船舶超过100艘,平均每3天就有一艘新船在宜昌下水,年建造量占湖北省船舶建造总量一半以上,长江新型130米标准化多用途船舶制造规模更是居全国全省行业前列,已逐步成为长江中上游船舶工业发展集聚区。
“去年,宜昌新建新能源船舶28艘,占湖北省新建新能源船舶总数的56%,船舶产业的‘含新量’‘含绿量’不断攀升。”梅常春说。
为服务宜昌船舶制造快速崛起需求,宜昌市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难,建设“宜昌船舶审图中心”,大大方便宜昌船舶企业就近图纸送审;发起成立国内首家绿色智能船舶研发工作室,为建造绿色智能船舶提供技术支撑;在宜昌船舶工业聚集地枝江建设宜昌船检服务保障基地和实训基地,推动船舶工业产业链集聚,提供船舶建造绿色新能源等前沿技术支持,把“宜昌制造”向“宜昌创造”转变,大幅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宜昌市交通运输局局长胡朝晖说,宜昌将以“争当宜昌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先行区”为契机,抢占“电化长江”“气化长江”新赛道、谋划布局“氢化长江”,加速推进船舶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力争在新能源智能船舶等特色领域形成突破,打造湖北省最大的绿色智能船舶制造基地,引领长江流域新能源船舶发展。
图片源于:中国水运网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