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时崇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中国建设重要指示精神,太仓海事局始终聚焦科技驱动,着力推进“科技自强”,不断寻求海事智慧监管新突破,依托“数字孪生” 技术,建设长江干线首个“海事数字孪生平台”,通过过“1+N” 的建设体系(即1个数字孪生底座+N项专题应用),打造多信息聚合、多系统整合、多业务融合的一体化、可视化平台。
“数字孪生”绘就港口全貌
凌晨的太仓港,依然灯火璀璨,船流不息。在长江7号浮上游水域,一艘开往上海的货轮驾驶舱内船长打了个盹,短短一瞬间,船舶就偏离航道往码头方向驶去,这给水上交通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这时,太仓海事执法人员第一时间检测到了船舶偏航,立马通过高频呼叫船舶,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险情发生。
如此迅速的反应,背后是一套智慧高效的数字系统,这就是太仓海事最新开发上线的“海事数字孪生平台”中的航行安全保障功能,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建立实时的海事局辖区江面环境模型,对辖区岸线、水流、潮汐等环境因素进行仿真模拟,并与船舶实际交通路径和预测路径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识别安全隐患,提前预警,减少事故发生概率。
“数字孪生”作为一个高科技名词,首先让人联想到孪生兄弟的含义,事实上,数字孪生正是指现实的物理世界与虚拟计算机世界的孪生,数字孪生技术是充分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更新、运行历史等数据,在虚拟空间中完成映射,从而打造的一个现实世界的数字克隆体。
太仓海事局“海事数字孪生平台”基于GIS系统,结合无人机正射影像,综合了BIM+3D建模的形式,孪生还原了太仓港辖区内江面以及沿岸及码头区域的真实场景,一个“云端数字太仓港”就此诞生,相较于传统的系统,“太仓海事数字孪生”系统是“活”的,它以“实时、鲜活”的多维、多源、多态数据为基础,以海量智能算法为支撑,在数字孪生底座之上集成加持了物联网技术,虚拟仿真技术及大数据预测分析等先进技术,并融合了海事大交管系统船舶数据、船员数据、防污染数据等海事现有平台功能和数据,进一步提升了海事执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全景可视夯实安全之基
再次回到船流不息的太仓港,航行安全保障仅仅是太仓海事局“海事数字孪生平台”系统诸多应用中的一个,水上搜寻救助、事故处置和调查处理、船舶安全监管、航行指导和管理……整个辖区的运行情况,都能通过这一系统得以实时直观的反映。
众所周知,水上搜救工作救援环境复杂,搜救难度大,特别是在夜间或者恶劣天气如雨雪天往往受限于光线原因,视野大幅受限,给搜救带来困难,人海战术”是最常见的传统水上搜救方法,那如何快速精准搜救而且可以用更少的人力发现被救援人员或更多有用信息,成为水上搜救工作的首要任务。
“海事数字孪生平台”系统中的水上搜寻救助完美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对水上搜寻救助进行实时监控和协调,而且不像无人机一样受限于恶劣天气,就好像是执法人员有了一只“天眼”,可是随时一秒直达江面,整个辖区情况一目了然,而且大数据还能结合当时实时的风向、流速等外界因素智能模拟落实人员可能的轨迹,从而大大提高了水上搜寻救助效率和准确性。此外数字孪生技术还可以对水上交通事故和重大污染事故进行三维模拟和虚拟现场重现,精准判断事故原因和责任,调查处理效率也大幅提升。
除了水上搜救外,“海事数字孪生平台”在船舶安全监管方面也是“一把好手”。系统通过对船舶进行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建模,实现多维度、全方位的检验和评估,船员信息、安检情况、历史违章等数据都能直观反映在眼前,加上融合的辖区航道数据,水深、海底地形等,在船舶锚位安排、船舶航行防搁浅等方面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同样逻辑,未来数字孪生还将在VTS实时数据、岸电管理、船舶污染物接收、锚地管理、危化品船舶洗舱预提醒等方面发挥神奇功效,让“智”理深入海事监管的每一根毛细血管。
引领之姿开拓智慧天地
“太仓海事数字孪生”系统,只是太仓海事局智慧海事探索中的一个缩影,从率先开展无人机巡航试点到全国首批无人机场、从太仓港选船系统到太仓港集装箱智能选箱系统,一直以来,太仓海事始终聚力改革创新,加快智慧海事信息化建设步伐,努力带动海事治理模式由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由被动处置型向主动发现型转变,探索出一条符合太仓海事实际需求的信息化发展道路。
安全是生产力,科技是驱动力。接下来,太仓海事局将持续聚焦科技驱动,着力推进“科技自强”,不断提升自身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以“智慧海事”打造本质安全,为辖区水上交通安全和港口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图片源于:中国水运网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