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三航质造”向“三航智造”转身,2022年3月由原预制场、机电工程处合并成立的智造装配处赋予了新使命。
“福建省第一批装配式混凝土部品部件生产企业”“福建省装配式钢结构生产基地”是对智造装配处在近半世纪以来在传统建筑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良性互动,建筑工业化和建筑信息化深度融合探索之路的赞誉,也是中交三航六公司70年发展的一个缩影和标杆。
“路漫漫其修远兮”,原预制厂(现智造装配处)对预制构件装配式探索了近半个世纪。
1976年,东渡一期码头工程开工,厦门大建港序幕拉开,预制厂预制了厦门第一件大型构件——实心方块,虽不到100吨,但经此预制厂开始了砼构件预制的“狂飚”。从一斗斗水泥搅拌起步,经过45年的腾飞巨变,现在智造装配处成为拥有工地搅拌站、砼构件、钢构件、地铁管片、建筑PC构件五大业务板块的大型构件现代化生产企业。
四五十载风雨兼程,拂去岁月的尘埃,回看智造装配处的每一次的华丽转身,无不彰显着准确识变的眼力、科学应变的智力、主动求变的能力。
从厦门东渡港到广东汕头港,从福建到广东乃至国外,“小方块”越变越大、越长越高,直至今天的近5000吨的大沉箱,这背后是一代代三航人默默耕耘和无私奉献,更是智造装配处对“匠心智造,装配未来”文化理念的真实写照和孜孜追求。
依托中交三航六公司强大的资源和技术创新优势,智造装配处技术团队向沉箱预制大型化、精细化进发,通过科学组织管理,研究大型沉箱浇筑技术工艺,从钢筋制作、绑扎、模板工程、钢筋保护层、养护到沉箱出运,一套施工流程逐渐成熟,让工程技术员有信心有能力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完成任务。
经过岁月的沉淀,智造装配处的沉箱技术工艺越发完善,运用云技术和人工智能,打造出了5000吨级以上的超大沉箱的自动化、标准化预制工艺,大型沉箱年生产能力超20万立方米;650吨沉箱一次性成型预制工艺、5000吨级以上沉箱分层法预制工艺均为业内领先。
如今,智造装配处承接了湄州湾港东吴港区罗屿作业区8号泊位工程的沉箱预制任务,沉箱高度25.9米,高约普通住宅楼9层楼高,重量达4518吨,是目前所预制的最大沉箱。智造装配处上下一心,士气高涨,围绕按时完成项目的各项节点的目标努力奋斗,为业主交上满意的答卷。
地铁的修建会给一座城市带来巨变,智造装配处也由此看到了未来的发展之路——将地铁管片打造成拳头产品。2014年,以预制流水线为基础,经一系列技术改造,建立起现代化的管片厂。智造装配处的地铁管片生产起步于厦门地铁1号线,已供应厦门地铁2、3、4、6号线及福州地铁2号线、4号线及福州滨海快线项目,被评为福建省“示范管片厂”。
地铁的修建会给一座城市带来巨变,智造装配处也由此看到了未来的发展之路——将地铁管片打造成拳头产品。2014年,以预制流水线为基础,经一系列技术改造,建立起现代化的管片厂。智造装配处的地铁管片生产起步于厦门地铁1号线,已供应厦门地铁2、3、4、6号线及福州地铁2号线、4号线及福州滨海快线项目,被评为福建省“示范管片厂”。
智造装配处在行业内率先将信息化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生产领域,将BIM技术与生产管理系统较好融合,打造全流程信息化管理体系,成功注册了“精工三航”商标。多项技术获中国交建、福建省科技进步奖,并连续多年获中国交建优质混凝土奖。“信息化管片”在全国轨道交通质量安全标准化样板工程观摩会上被誉为“行业标杆”,盾构管片预制管理系统入选第五届工程建设行业互联网大会“工程建设行业互联网发展最佳实践案例”,“三航管片”亮相数字中国,已在业界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益。
看到厦门岛内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也许你脑海里会立刻想到这样的场景:搅拌机轰响的工地,辛勤忙碌的工人,砖一块块被垒起……如今,智造装配处刘五店基地所生产的建筑PC产品让建筑工地有了“新面貌”——一车车整齐地堆叠的建筑PC产品拉往建筑工地,“拼成”一栋栋住宅高楼。秉持注重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智造装配处为市场提供装配式PC、传统构件预制、轨道盾构管片预制、装配式钢构、工地拌和站等方面的服务、管理和优质产品。
近半世纪的探索之路,智造装配处作为装配式建筑综合服务商,把提供更好的服务、更优质的产品作为当前最大最迫切的目标,“匠心智造,装配未来”,站在新的起点,谋求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