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澳门管家婆最准一肖一码 > 企业花絮 > 公益新模式、传播新融合,各界专家谈“青海玉树藏族青少年北京行”

公益新模式、传播新融合,各界专家谈“青海玉树藏族青少年北京行”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3-06-15 10:00:00 AM 分享至:

  中新网北京6月12日电(阚枫 韦香惠)5月30日至6月3日,由中国新闻社、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北京援青指挥部主办,中国新闻网承办,中新公益协办的“三江源·北京情·中国心——青海玉树藏族青少年北京行”公益活动在北京成功举行。


  活动中,来自青海省玉树州儿童福利院的40个藏族孩子在北京完成一次体验式参访交流,这是以“祖国”为主题的研学之旅,是以“足球”为主题的追梦圆梦之旅,是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之旅。


  此次活动全程受到境内外媒体广泛关注,数十个活动相关话题登上网络热搜榜。连日来,来自公益慈善、新闻传播、边疆民族等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就此次活动进行了分析点评。


图为观看升旗仪式后孩子们在天安门广场合影。 中新社记者 崔楠 摄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


  主流媒体的社会洞察力和公益平台优势得以彰显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表示,儿童公益项目不同于一般公益活动,需注意对未成年人关爱与保护的方式方法。目前,专业的儿童公益组织不多,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执行操作标准。


  他认为,“青海玉树藏族青少年北京行”展现出主流媒体善于发现社会问题的洞察能力,同时也彰显了以媒体之力联络各方力量的公益平台优势。此外,这次活动聚焦年轻一代,让更多年轻人参与其中,通过新媒体形式传播,使公益活动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得到充分放大,体现出主流媒体在传播公益慈善文化方面的极强内驱力,同时在普及公益慈善知识方面,也体现出了专业性。


  他建议,主流媒体可与公益机构建立长期联系,以专业性和可持续性为基础,注意每一个细致环节,关注孩子们的个性化需求,给他们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中华志愿者协会副会长、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一级巡视员姚立新:


  既做了好事又讲了故事,这是公益与传播的有机融合


  中华志愿者协会副会长、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一级巡视员姚立新表示,“青海玉树藏族青少年北京行”成功举行,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这项活动既是一项策划精细、小切口大主题、时度效俱佳的传播案例,也是一项用心用情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把暖民心的事办细、有社会影响力的公益案例,既做了好事又讲了故事,体现了公益事业与传播工作的有机融合。


  姚立新说,此次活动是主流媒体协调组织社会各界力量,以守正创新之举参与公益事业的一次重要探索。活动的传播过程以“最人民”的方式讲述了“最中国”的故事,这个故事是藏族少年儿童在祖国和人民的关怀爱护之下身心健康成长、快乐成长的故事,是我国各族人民相亲相爱、中华民族大团结,齐心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个“博爱家园”的故事,是一个个平凡的中国人共建共享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实现人生梦想的故事。


图为孩子们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内合影。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团:


  这是一次中国“大公益”模式的成功实践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团表示,“青海玉树藏族青少年北京行”的成功是中国“大公益”模式的成功。


  她认为,此次公益活动参与主体多元,有政府也有企业,有媒体也有高校,是多场景、多角度的大团结、大合作、大公益,是中国公益模式的一次全新探索。主流媒体全方位策划、组织、执行和传播了此次大型公益活动,展示了“国家队”加入公益行动的雄心伟力。


  杨团说,按西方的观点,公益就是民间公益,而不是政府行为。但中国的公益则不同,中国的“大公益”一定是全社会的公益,不管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其实都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是大家共举的事业。


  “这次公益活动中所有的参与方都有家国情怀,都积极主动地奉献着最大的能量,是一个全方位的公益,它很有可能在创造一种中国自己新的公益模式。”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邓国胜:


  公益慈善活动需要形成跨界合作的氛围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邓国胜表示,在“六一”前后,组织藏族福利院的少年儿童开展以“民族团结”等为主题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之旅,这本身就非常有意义,同时,跨界合作的氛围也是此次公益活动的亮点之一。


  他表示,推进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一是需要完善法律和政策,包括相关法规条例的修订,税收激励机制、监督问责机制等方面的完善,二是需要培育发展慈善组织,提升慈善组织的能力;三是培育慈善文化,动员企业、公众、媒体等社会各界参与慈善事业;四是构建良好的慈善生态,形成分工合作、跨界合作的公益氛围。


图为孩子们在长城上参观游览。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高金萍:


  创新中国人权叙事方式的有益探索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高金萍认为,国际舆论场中,主流媒体始终是向世界阐释中国人权理念、展示中国人权道路的主力军。当前,主流媒体要讲好中国人权故事、展现中国人权成就,需要使用更加平易而柔和的话语叙事方式。


  她提到,儿童是世界的未来和希望,促进和保护儿童权利是国际人权事业的重要内容。这次活动基于公益和爱心的视角,面向有困难、有需求的藏族地区青少年儿童开展,生动展现中国政府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权的努力,极大地提升了国际传播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实效性,是一次讲好中国人权故事的创新性实践。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教授、全国公益广告创新研究基地主任和群坡:


  这是中国特色制度优势做公益的生动体现


  “民间做公益有民间的好处,但也有它力量的不足;这次活动就是发挥中国特色公益力量、中国特色制度优势做公益的生动体现,可以成为大学课堂上很好的案例,成为公益活动的经典和标杆。”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教授、全国公益广告创新研究基地主任和群坡认为,“青海玉树藏族青少年北京行”是公益的新模式。


  和群坡说,40个藏族儿童福利院孩子的北京行,在他们心中播下爱的种子,萌发他们的远大理想,活动内容丰富,传播效果突出,公益活动的影响力发挥出了乘数效应。


图为6名藏族青少年作为球童亮相中超赛场。图/ICphoto

  

       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藏族文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意娜:


  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场景”价值尤为重要


  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藏族文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意娜表示,观察此次“青海玉树藏族青少年北京行”,其在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重申的“场景”价值尤其值得关注。与单向度的传播不同,场景和与之相关的“在场”提供了多向度的影响。


  一是亲眼看见,亲身感受。从孩子和带队老师的角度,此次公益活动的场景让他们有机会亲身体验只在书本上、电视里、手机里、别人嘴里说到的“首都”。“我的祖国”的概念在这样的场景中被立体又具体地感知和确认,这样生动地体验,胜过无数次说教和宣讲。


  二是平等对待,相互尊重。这些身份特殊的孩子和带队老师们,内心比普通的民族地区孩子和老师们更为敏感。此次公益活动的行程和场景处处都体现出尊重与平等,这能从孩子们的笑容中看到。


  三是真实记录,真情共振。此次活动的“场景”传播抓住了人们的共情基点,从中能自然而然培养升华出受众对于人与人之间、我与家乡之间、我与祖国之间的情感,不仅在场的玉树少年有这样的效果,对于场外的受众也有同样的效果。这种“场景”的共鸣共振使得此次活动的传播过程没有陷入一些公益活动的“自我感动”境地,而是收获了热烈的社会反响。


  “可不要小瞧孩子们说的‘我以后要考到北京来读大学’这样的话,从我的亲身经历和常年观察来看,一次终身难忘的北京之行,在孩子心中种下的小小的种子,一定会破土而出,让他们的人生变得有所不同。”意娜说。

 
本文关键词:公益新模式 标签:青海玉树藏族青少年北京行
声明: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澳门管家婆最准一肖一码”“”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澳门管家婆最准一肖一码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0条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