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黄河“几字弯”顶部的乌梁素海
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湿地
承担着黄河
水量调节、水质净化、防凌防汛等
重要功能
图片来源:中国建筑
由中建集团旗下中建一局承建的全国最大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试点工程——乌梁素海流域生态治理修复项目,治理流域面积约1.47万平方公里,沙漠治理面积位居全国同类工程前列。
乌梁素海流域生态治理修复过程中,中建集团牢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重要要求,充分发挥全产业链优势,以市场化方式整合资源、集成技术、有序管理,通过“修山-保水-扩林-护草-调田-治湖-固沙”的生态修复,让乌梁素海这颗“塞外明珠”逐渐恢复昔日光彩,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绿色映底蕴 山湖见初心
乌梁素海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既是中国八大淡水湖之一、黄河流域最大的功能性湿地,也是全球荒漠半荒漠地区极为少见的大型草原湖泊,素有“塞外明珠”的美誉。
曾经的乌梁素海水草丰美、碧波荡漾、候鸟翔集,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后,当地城镇污水、工业废水和农田退水排入乌梁素海,使乌梁素海水体受到污染,生态功能退化,生态环境问题突出,2008年,乌梁素海水质变为劣Ⅴ类。
为改变乌梁素海面貌,2019年6月,乌梁素海流域生态治理修复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包含乌兰布和沙漠治理(沙)、乌拉山南北麓林草生态修复(林草)、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山)、乌梁素海海堤综合整治(湖水)、农田面源及城镇点污染综合治理(田)等5种业态、9个子工程,工程难度大、治理种类多、施工环境艰巨。
“4233"生态修复治理模式
一体化、系统化修复是乌梁素海生态综合治理的逻辑起点。项目团队围绕“修山-保水-扩林-护草-调田-治湖-固沙”的系统路径开展生态修复,创新性提出“4233”生态修复治理模式。即4步走标准化沙漠治理,林草修复2大神器,矿山3重治理,海堤整治3步施工。通过荒漠化治理稳固沙丘、林草修复改善区域土壤及气候条件,巩固治沙成果;通过修复矿山环境遏制地表水土流失,保证植被覆盖度,减少区域土壤沙化;通过海堤治理还原水体生态,保证水体安全。
荒漠变绿洲。治理前的乌兰布和沙漠荒漠化严重,生态系统失衡,可耕地面积不断缩小,自然条件恶劣。项目团队创新研制轻型压草覆沙机械,以机械压沙为主,辅助以人工压沙,恢复自然植被。乌梁素海流域生态治理修复项目西区总工程师牛东介绍,项目团队在沙漠中铺设草方格约3100万个,种植梭梭树等苗木1500万株,铺设沙漠道路160公里,并通过创新研发两大治沙“神器”,进行沙漠治理。
乌兰布和沙漠治理后。图片来源:中国建筑
矿山现原貌。由于曾经无序的铁矿开采,导致当地水土流失、草场沙化十分严重,水质受到污染。项目团队通过采用削坡、三联防护技术以及崩塌体清理→防护堤导流→泥石流物源镇压清运→生态修复四步走等方式,恢复矿山植被、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消除地质灾害。
矿山修复后。图片来源:中国建筑
大山披绿衣。治理前的乌拉山同样生态破坏严重。为有效开展林草修复工作,项目团队将防护林与经济林相结合进行种植,形成林草结合生态型防护网。项目团队完成区域森林植被19446亩的种植,有效减少区域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提高乌拉山南北麓生态建设和生态安全水平。
乌拉山植被修复后。图片来源:中国建筑
碧水映蓝天。治理前,乌梁素海海堤路被湖水和山洪冲蚀严重。项目团队进行综合整治,对原海堤加高培厚、碾压、护坡,保障了乌梁素海海堤安全,改善了当地管理运行条件。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如今的乌梁素海水质由劣Ⅴ类提高到整体Ⅴ类、局部Ⅳ类,水体由轻度富营养状态改善为中营养状态,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
2022年10月,乌梁素海流域生态治理修复项目进入整体验收阶段,项目累计完成沙漠治理面积4.22万亩,种植梭梭树苗等苗木1500万株;修复矿山面积70.635平方公里;修复林草3.3万亩;完成海堤路修缮68.76公里。
乌梁素海流域生态治理修复项目完工后,将使“北方防沙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每年可减少100万立方米的黄沙流入黄河,使黄河中下游水生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并推动流域内3.7万人口增收。
乌梁素海乌拉山麓林草修复实景图。图片来源:中国建筑
乌梁素海流域生态修复工程东区
项目经理 张富成
“回想建设岁月,与风沙鏖战,和星辰相伴,我们亲眼见证了漫漫黄沙变成茫茫绿野、‘沙进人退’变成‘绿进沙退’。今后,我们将把乌梁素海的修复经验拓展到更多生态工程建设中去,让天更蓝、草更绿、水更清。”
烟波浩渺,水天一线
绿苇摇曳,飞鸟翔集
如今的乌梁素海
处处生机勃勃
“塞外明珠”的光彩
正在重新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