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记者崔国辉报道 近日,国际海洋战略机构(MSI)发布的《快速低碳转型对航运业的影响》报告指出,全球低碳转型将对航运业造成持续且剧烈的冲击,从而导致“搁浅资产”的风险。
近年来,“搁浅资产”概念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搁浅资产”主要是指在碳排放监管趋紧和可再生能源价格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无法用于燃烧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储量。
该报告分析指出,煤炭、石油和液化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依赖海运进行交易的大宗商品,占全球海运货物总量的40%。在低碳转型的情境下,很多地区的可再生能源成本,特别是电网级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成本已比化石燃料发电更具有成本竞争力,而且未来数十年可再生能源成本还将持续下降。这将导致化石燃料使用量大幅下降,干散货船和油轮行业出现大幅衰退,给航运业和港口带来重大的财务风险,而此前缺乏对该风险的充分评估。
报告发现,由于液货船的货物全部是化石燃料,所以液货船市场最易受到冲击;散货船煤炭运输需求将下降一半左右,但是可以转而运输其他非煤炭货物,降低受到的冲击;煤炭进口港可以实现多元化大宗商品吞吐量,煤炭出口港则更易受到冲击。
在1.5℃的减排情境下,全球油轮总价值将从2025年起“一蹶不振”,到2050年将降至1000亿美元左右(2018年为1850亿美元)。当液货船船龄达到10年至15年时(通常液货船的使用寿命为25年至30年),价值仅比废金属高一点。
报告建议航运业相关投资者和运营者加强对需求侧的动态评估,了解细分领域的不同风险;在液货船和散货船(尤其是大型散货船)方面减少订单,并且提高行业效率和减排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