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随着宁波新环航海运有限公司(下称“新环航”)“环航99”轮取得船舶营运证,宁波市鄞州区水运运力突破100万载重吨大关,达105.56万载重吨。之所以能够快速成长为宁波航运业的“新楷模”和“新兴力量”,主要得益于鄞州区发挥政策效应,提振了行业发展信心。数据显示,1-9月,该区完成水路运输总周转量 236.14亿吨公里,同比增长52.5%,增速排名全市首位。
事实表明,通过发挥政策效应,护航企业成长已成为推动宁波航运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举措。自2021年以来,宁波实施多轮水路运输扩量提质政策,有效推动全市运力规模的提升,增强了航运企业的竞争力、活力,从而提升了宁波航运业发展的经济贡献力、影响力。
政策“发力”,行业发展“更强劲”
作为国内港口大市、航运大市,宁波高度重视航运业。但与此同时,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以民营中小型企业为主的宁波航运业,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出台支持政策意义重大。
从2021年至2023年,宁波连续三年出台航运扶持政策。其中,2021年、2022年出台的水路运输扩量提质政策,2年间共争取奖补资金7000余万元、惠及航运企业60余家,有效提振了航运企业对抗疫情,稳定发展的信心。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5月,出台的《宁波市促进航运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每年争取财政资金上亿元用以扶持航运发展,堪称“史上力度最大、覆盖面最广、针对性最强”的航运产业政策。
在市级层面政策出台的同时,宁波各区(县、市)也纷纷出台了航运业优惠发展政策,且政策力度大、持续时间长,形成了市、区两级政策协同发力的良好态势。其中,象山、北仑两地将航运业作为经济支柱产业,镇海区将航运业列为全区七大专业市场之一。
事实表明,宁波自2021年以来密集出台的航运扶持政策,不仅从运力结构、营商环境、减税降费等方面支持了航运企业降本减负、提质增效,更使得宁波舟山在2023年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排名中上升至世界第九,为世界一流强港建设注入了强劲动能。
政策“赋能”,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
近年来,宁波交通港航部门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围绕强链延链补链,大力推进航运业扩量提质增效。
以往,国内航行船舶证书办理“环节多、手续繁、办证慢”,严重影响船舶证书的办理效率,导致船舶从购入到投入运营环节拉长,进而影响航运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此,宁波交通港航部门联合相关部门推出并持续优化国内航行船舶证书“多证联办”改革,实现船舶办证时间从1个月提效至最快1天,有效破解长期以来船舶办证“多头跑、耗时长、成本高”的难题。该改革举措已入选2023年浙江省交通运输营商环境优化提升首批最佳基层实践。
同时,宁波交通港航部门不断深化港航领域审批机制,推行“容缺受理”“预约服务”“批前辅导”“企服管家”等举措,缩短审批时间,最大限度降低企业时间成本,持续优化航运营商环境,不断增加航运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保障航运企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更加突出。
今年9月,宁波交通港航部门通过优化审批环节,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在当天就为新落户的宁波锦荣航海运有限公司(下称“锦荣航”)及所属船舶“锦荣航”轮办结了水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和船舶营运证,比法定时间提前19个工作日,该公司为此节省运营成本200余万元。
据宁波交通港航部门统计,仅今年以来,就有12家航运企业享受到了“当日申请当日办结”的政务服务,合计节约运营成本2500万元。
在一系列政策赋能下,宁波水运运力突破多年发展瓶颈,实现较好增长,助推全市水路运输总周转量在总量上位居全省第一。
政策“助力”,企业深耕蓝海“更有信心”
由优惠的政策支持、高效的政务服务以及较完善的港航产业链所构建的良好营商环境,让落户宁波的航运企业寻觅到了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
“宁波的政策非常给力,市区两级都有运力补贴、一次性落户补贴等,帮助公司增加了现金流,为公司在宁波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新环航总经理许张杰高兴地说。
新环航是鄞州区港航管理部门“引进”的企业。按照市区两级政策规定,新环航将享受运力、落户等各种补贴,共计千万余元。
虽然新环航目前只有1艘7.6万载重吨内外贸兼营散货船,但该公司早已决定将投资达3亿人民币的2艘在建船舶落户宁波。“计划未来3年公司运力达到30万载重吨。”许张杰表示,“公司的经营重心也将持续转向国际市场。”
与新环航持相同看法与做法的航运企业不止一家,由江苏南京落户宁波后,锦荣航副总经理类宁表示,公司计划建造1艘6.3万载重吨散货船,加强在宁波的经营力度。
依托政策的有效实施,通过完善航运企业落户、新增船舶运力、扩大运输生产、拓展国际海运业务等鼓励措施,近年来宁波积极应对国内航运业激烈竞争,实现了水运运力规模稳中有升。
数据表明,截至2023年10月底,宁波拥有营运船舶520艘、总运力1095.9万载重吨,沿海运力规模约占全省的38%。目前,全市共有航运企业154家,其中,今年引进外地企业16家,成为宁波航运业的“新鲜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