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3—2035年)的通知》(简称《纲要》)发布,在这份指导未来一段时期山东综合立体交通网发展建设的“顶层设计”中,济南元素被着重提及。
如今,“努力培育济南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作为一个新动向,这意味着济南在山东省交通格局中的龙头引领和枢纽价值进一步凸显,为济南加快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济南先行区打开了更大的政策空间。
打造两个“123”交通圈
近年来,济南西进中原、东出大海,北抵京津,南达沪苏的交通廊道不断完善,省内、省外连通时间不断缩短。
《纲要》提出,到2035年,山东将形成高效率的“一轴两廊十通道”交通网主骨架,建成以轨道网、公路网为主干,内河水运网为补充,沿海港口群、机场群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综合交通枢纽高效衔接的“三网两群一体系”,有力支撑“123”客运通达网(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内1小时通达、省内各地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通达)和“123”物流网(省内1天送达、国内2天送达、国际主要城市3天送达),山东省作为东北亚乃至“一带一路”的综合交通枢纽作用更加显著。
记者调查得知,目前的省会经济圈内,济南与泰安、淄博、德州的通勤时间都在1小时内。滨州、聊城、东营与济南尚没有高铁支撑,从济南出发,公路抵达滨州、聊城均需2小时左右,驾车前往东营最快也要2.5小时。
如何才能跑得更快,那就需要架起快速通道。
《纲要》对山东高铁通道进行了详细部署,布局“八纵六横”高速(城际)铁路网,总里程约6500公里。其中,“横一”鲁北高铁与“纵五”旅游高铁就有济南至滨州高速铁路。济滨高铁目前已经开工,建成后济南、滨州通勤时间缩短至半小时。济郑高铁山东段在年底通车运营后,济南与聊城通勤时间也将缩短至半小时。济滨高铁与津维高铁连通后,“高铁薄弱地带”的东营也可与省会济南互联互通。
济南与山东半岛城市群其他经济圈的连通速度也将更快。
《纲要》还指出,将重点以济南为中心,完善济南—德州、济南—滨州(东营)、济南—淄博等放射状通道和德州—滨州—淄博—济南(莱芜)—泰安—聊城—德州环形通道,加快构建“环米字形”综合交通运输主骨架。同时,规划以济南为核心的“一环十一射”高速铁路、“两环十六射”高速公路布局,济南与周边市实现“高铁双通道”,高速公路实现“县县连省会”,打造省会半小时交通圈。
衔接航运和陆域物流网
8月26日,4台星辉数控的雕刻机坐上海铁联运班列,向东出发,开往青岛。这是首趟正式运行的“济南—青岛”海铁联运班列。海铁联运班列向东连接青岛出海口,打开了济南向东对外联系的大门。
作为内陆城市,没有出海口,是济南交通物流方面的短板。因此,海铁联运班列的开通,将顺畅衔接航运物流网和陆域物流网,为进出口企业打造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服务更优的物流新通道,在陆海统筹、内外联动、东西互济中发挥积极作用,有效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双循环”等重大战略。
《纲要》也提到要形成以京杭运河、小清河、新万福河为骨干,其他支线为补充的“一纵两横、三干多支”内河航道网总体布局,总里程约3100公里。京杭运河与小清河连通等航道远期展望为国家高等级航道。规划形成以济宁港为核心,枣庄港、菏泽港、泰安港、济南港为辅助,其他港口为补充的内河港口体系。
济南港的直接腹地为济南市,间接腹地为聊城市和德州市东部及周边地区。济南港作为新建内河港口,以集装箱、件杂货运输为主,包括装备制造类产品、工业盐、散粮、钢材等,未来将逐步发展成为具备装卸仓储、中转换装、运输组织、临港开发、现代物流、生产生活等综合功能的现代化内河港口。预测2025年济南港吞吐量为1040万吨,2035年将达到2070万吨。
以超大件货品运输为例,济南港的腹地有较多大中型机械设备生产企业,需要运输大件物品,走高速比较昂贵,而且大件物品尺寸超限也会造成很大不便,走水路运输反而经济合理。小清河复航后,可以从小清河沿线港口直接水运至潍坊西港区转水或者采用水路直达至沿海港口。
立足济南港的区位优势,济南还将把港口作为促进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北方重要支点,深化与沿线国家的务实合作,推动济南更深一步融入国际产业链中;在港口设置口岸,依托班轮,提升港口服务功能,降低企业通关成本,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将济南港打造成国际物流联通枢纽港。
辐射拉动黄河流域通道
《纲要》提到,山东将提高交通网覆盖范围和区域连通水平,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加强与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雄安新区、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互联互通。强化枢纽节点衔接效能,推动各种运输方式集约整合,加快城市内外交通系统协调融合,提升设施网络化和运输服务一体化水平。
同时,山东将推动形成沿黄达海综合运输通道,积极融入黄河流域“一字型”大通道。在此基础上构建对接日韩、覆盖山东、辐射黄河流域的沿黄达海国际陆海联运大通道,提升黄河流域交通网覆盖范围和枢纽节点衔接效能,充分发挥山东东部沿海对外开放区位优势,支撑和带动黄河流域深度融入“一带一路”。
济南通衢南北,横贯东西,北连京津冀经济圈,南接长三角城市群,东西连通山东半岛与中原经济区,是环渤海经济区和京沪经济轴上的重要交汇点,也是黄河中下游地区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和外向经济潜力巨大。
作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济南正在“携河发展”上做文章,济郑高铁山东段即将开通运营,沿黄“一字型”通道成型,济南、郑州、西安、西宁等沿黄省会连成一条线。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济南还需加快枢纽机场建设。《纲要》明确,山东将支持济南机场和青岛机场打造国际枢纽机场,适时启动济南、青岛第二机场前期研究。目前,济南机场正在进行改扩建,航站楼工程已开工,遥墙机场将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
近几年,济南经历数次交通物流格局上的升级,辖区内不仅有中欧班列集散地、济南东站等交通运输场站,还紧邻济南国际机场和小清河济南港。当地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发展“陆水空铁”多式联运,建设“济南国际陆港”,不仅发展为重要的区域交通枢纽,打造出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服务更优的物流新通道,也让内陆城市济南实现“通江达海”,更有效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更好地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