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随着码头区域最后一段面层混凝土浇筑完成,中交三航局承建的上海临港新城东港区公用码头二期工程(水域部分)项目主体结构全部完成,为项目整体交付奠定了坚实基础。
临港码头二期工程位于已建一期码头西侧,芦潮港车客渡码头和上海电气重件码头之间,用海面积约55.8万平方米。二期工程共设置2个7万吨级(GT)滚装泊位,主要新建包括长740米、宽60的汽车滚装码头和长968米、宽18米的引桥各一座,并同步实施港池疏浚、防撞设施、电气等配套工程。
在前期筹备阶段,项目部便组织管理、技术人员联合业主紧抓作业班组落实、行政手续审批等工作,精心铺排并落实好各阶段的人力、机械设备、物资、进度及资金供应计划,各道工序有序衔接,做到开工即能跑步进场。
二期工程于2023年初正式开工,工期只有一年。由于施工水域天气、风浪、潮汐等各种不利因素交织,项目实际有效作业时间不足一半,风浪条件最差时一个月只有10天可进行水上作业。加之周边码头“汽车滚装、产业重大件、水果冷链”三大业务日常运营,附近航道船舶频繁来往,码头装卸作业持续不断,为工程现场施工带来很大难度。
为了解决工期压力,项目部专门调配3艘打桩船进场作业,在白天正常赶潮水作业的基础上,增加夜间沉桩施工。在项目部和各协作单位的紧密配合下,现场沉桩速度从原先每船每日1至2根,提升到每船每日7至8根,高峰期单船每日可沉桩11根。项目团队用沉桩“加速度”跑出了施工高效率,去年11月1720根PHC管桩沉桩作业全部按期完成。
针对码头上部结构预制构件安装进度缓慢的问题,项目部创造性地将原先传统的水上安装改为陆上安装,通过优化作业环境,彻底规避海域风浪这一不利因素。项目部利用陆上吊机将预制构件一段段向前铺设,现场操控难度大大下降,安装效率及精准度大幅提高,高峰时一天可以安装30至35块面板。同时,因现场无需投入起重船等大型船机设备,不仅减少了对其他施工船舶进出场的影响,也大大降低了总体安装费用。
二期工程与一期码头相距只有几十米,为了避免施工作业与一期码头和周边其他码头装卸作业“撞车”,项目部在码头主体结构施工期间中,充分利用临近码头非作业的“空窗期”,见缝插针抢抓施工进度,通过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相互配合,起重船、搅拌船在AIS船舶定位系统和调度的精准调配下,使整个码头主体施工呈现出由东向西、内外两侧同步推进的有序景象。
该项目建成后,上海临港新片区南港码头滚装汽车年吞吐量预计超过200万辆,对进一步加快我国国产汽车品牌“产、运、销”一体化发展步伐,助力上海港打造世界滚装第一大港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国产品牌汽车加大油门驶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