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浙江台州籍大型海轮“鑫嵘66”在江苏泰州靠泊卸货期间顺便完成了年度检验。这是长三角船检一体化(泰州)工作站完成的首艘大型海船通检互认。
今年3月6日,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发布《在长三角区域开展船舶检验通检互认试点工作的公告》,明确长三角三省一市船舶在营运期间可就近选择区域内地方船检机构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在长三角区域船检机构间互认,和小汽车异地检验类似,打破了长三角区域内船舶检验的地域限制。
“长三角区域航运资源集中,通检互认作为新的检验机制给区域内的船舶检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区域内船舶集中到港地的检验资源仍无法满足船方的检验需求,因此,上海海事局协调沪苏浙皖船检机构签署船检一体化合作协议,在上海、泰州和舟山分别设立了长三角船检一体化工作站,三个工作站集中区域内检验资源,协调联动、相互赋能,为区域内船舶检验通检互认的全面实现奠定了基础。”上海海事局船舶检验管理处陈杰处长介绍。
“长三角船检一体化(泰州)工作站作为长三角区域内通检互认布局中重要的一点,以之前苏皖船检一体化工作站为基础,可实现船舶‘即到、即检、即发证’,将过去‘船等人’的被动服务变革为‘人等船’的主动服务模式。目前,泰州站的服务范围由点及线,已扩展至整个长江江苏段,船方通过‘海事通’APP或电话申请检验后,工作站实行‘送门检验’的服务,彻底打通船检服务最后一公里,将检验发证时间从原来的三到四天压缩至半天,极大提高了船舶检验发证效率,节约了广大航运企业成本。以‘鑫嵘66’轮为例,本次检验可为其节约成本超过40万元,根据估算,泰州站每年能为长三角区域船舶直接节约成本上亿元。”长三角船检一体化(泰州)工作站站长王先鹏告诉记者。
统计显示,截至7月30日,三个工作站已完成通检互认1090艘,为全国船舶检验通检互认的正式实施试制度、探新路,积累了大量有益的实践经验,打造了长三角示范样板,是发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