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浙江省首个海洋大数据增值应用中心在杭州揭牌,该中心由省海洋经济发展厅与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共同发起成立。现场,海洋二所与象山县、温州市洞头区、嵊泗县、台州市椒江区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在省内首批试点探索海洋大数据赋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苏纪兰、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德炉受邀出席;浙江省数据局等省市县有关单位负责人,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人民数据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浙江海洋大学、人寿财险、浙商财险等40余家合作单位代表参加揭牌仪式。
该中心旨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海洋强省建设要求,在以中心为载体联动聚合海洋大数据技术链、价值链、增值链上的各方力量,加大对海洋大数据增值应用领域的探索,激发海洋数据要素价值和乘数效应,加快海洋新质生产力培育,更好赋能海洋经济和产业发展,推动海洋经济乘“数”而上、加“数”前行。
中心实行非实体化运作、开放式发展,依托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平台、技术和数据优势,采取“中心管理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运行方式,开放性吸纳省内外海洋数据、海洋碳汇、海洋金融、海洋保险等领域的企业院校等力量加入,多方联动打造海洋大数据增值技术供需交汇与增值赋能的平台,致力于海洋大数据增值应用技术支撑、模式创新和制度标准构建,联动打造海洋大数据增值应用技术支撑体系和产业生态,确保海洋数据资源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
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德炉介绍,当前,我国通过卫星遥感积累了海量的原始海洋大数据,涉海企业也急需海洋大数据来开展气象、生态、金融等评估。供需两旺之下,迫切需要把原始数据加工成高价值的应用产品,推动海洋大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
在台州市椒江区,大黄鱼养殖业是高投资、高风险产业。由于缺乏海洋数据和标准体系,国内保险公司对海洋领域投保非常谨慎。此次试点合作,海洋二所计划基于多源卫星数据,构建海上牧场环境信息准实时速报能力,由此形成的养殖保险指数将为金融机构和养殖企业提供支持。
此外,首批试点的洞头、嵊泗、象山将分别聚焦羊栖菜养殖、贻贝养殖、海上风电和大型海藻等实际场景,开展数据资产入表、数据赋能保险、蓝碳价值实现等领域试点。
为实现跨学科、跨行业的合作,该中心将实行非实体化运作、开放式发展的模式。依托海洋二所平台,中心聘请了5位院士,以及多名数据、海洋和金融、法律等领域专家,作为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并持续吸纳省内外涉海高校、部门、企业、科研院所等力量加入。
据了解,就在近日,浙江省首笔海洋数据知识产权许可交易“花落”浙江英特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特讯)。自去年浙江省首批3张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全部“落户”舟山以来,舟山海洋数据知识产权许可交易总额已达到37万元。
今年,舟山企业再度成为浙江省第一批获得全国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的4家企业之一。目前舟山已累计开展数据知识产权申请300件、登记202件(含公示),数据规模达到371万条,涉及海洋电子信息、新材料、智能装备、绿色船舶等多个产业,基本覆盖舟山海洋优势产业。舟山已有6家企业通过数据知识产权质押授信1.933亿元;11家企业投保数据知识产权被侵权责任险,保险保障金额近24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