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1日起实施的深化增值税改革,以制造业减税为重点,制造业税率由16%降至13%;交通运输业税率由10%降至9%,内贸及各地方运输业务受益颇大
税改:制造业为重点 内贸运输受益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9年将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增值税改革,2019年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至9%。2019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总规模约2万亿元的减税降费政策,是2019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头等大事,其中又以占七成左右的减税为重点。
2019年总计约1.4万亿元的减税政策中,增值税减税降负规模预计将超万亿元。
3月27日,财政部副部长程丽华在参加“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答记者问环节中表示,深化增值税改革主要包括四项内容:一是降低增值税税率水平;二是扩大进项税抵扣范围;三是试行期末留抵退税制度;四是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进项税额加计抵减。
财政部税政司司长王建凡表示,降低增值税税率水平、扩大进项税抵扣范围都能减轻企业税负;期末留抵退税制度可以增加企业当期现金流,减少企业财务费用。
制造业为减税重点
程丽华表示,4月1日起实施的深化增值税改革,制造业减税是重点。第一,制造业适用税率下调3个百分点,由16%降至13%,是下降幅度最大的行业之一,制造业税负将进一步大幅降低。第二,将国内旅客运输服务纳入抵扣、将不动产由分两年抵扣改为一次性全额抵扣。由于制造业企业相关支出的总体规模较大,受益尤为明显。第三,制造业期末留抵税额占比最高,将是试行期末留抵退税制度的最大受益对象。
增值税改革致制造业受益匪浅
在增值税改革中,制造业一直是减税规模最大、受益最为明显的行业。从2012年1月1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营改增”)试点以来,随着纳入试点行业范围扩大,以及可抵扣的进项项目逐渐增加,制造业企业一直享受着净减税的政策红利。
税务机关数据显示,2018年5月1日起,制造业等行业适用增值税税率由17%降至16%;交通运输、建筑业等行业适用税率由11%降至10%,由此带来了2018年2700亿元的减税额,其中制造业减税约945亿元,占比35%。
程丽华表示,当前中国实体经济困难较多,通过持续、较大幅度减轻制造业企业负担,可以改善企业预期和经营效益。”程丽华表示,企业获得减税资金后,拥有更多的资源用于设备更新、技术创新和升级改造,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此外,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制造业享受的减税红利,还将通过价格机制由产业链条层层传递,让更多的行业受益。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侧重于制造业的减税,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2019年重点工作有关。2018年12月19—21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2019年七大重点工作任务,其中第一项便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会议指出,要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要稳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加快处置“僵尸企业”。要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要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力度。
内贸运输业受益颇多
在4月1日举行的“中远海控2018年媒体发布会”上,中远海运集运总会计师郑琦在回答记者关于受益增值税改革的提问时表示,中远海运集运从事的业务主要是外贸运输业务,享受的是零税率;内贸及各地方运输业务受益增值税改革较大。但是由于中远海运集运体量大,规模高达900多亿元,且以外贸运输业务为主,所以受增值税改革影响不大。
包括交通运输业在内的“营改增”政策于2011年开始试点,至今已全面推行,且交通运输业增值税税率期间经历过两次下调,从最初的11%降至2018年5月1日起实施的10%,再降至2019年4月1日起实施的9%(见图)。
“营改增”最大的变化就是避免营业税重复征税、不能抵扣、不能退税的弊端,实现增值税“道道征税,层层抵扣”的目的,能有效降低企业税负。
“营改增”最大特点是减少重复征税,可促使社会形成更好的良性循环,有利于企业降低税负。企业只要提高盈利能力,就有可能进一步推进转型发展。每家个体企业的转型升级,无疑将实现产业乃至整个经济体的结构性改革,这也是推动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