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船舶工业在极其薄弱的基础上起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仿制到自主研发,逐步建立起门类齐全的船舶工业体系的发展历程。经过70年艰苦卓绝的拼搏,中国已经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造船大国,年造船产量占世界市场份额达到40%左右,中国船舶工业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产业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业绩。
一、船舶工业体系逐步建立
纵观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是中国船舶工业打基础的时期。第二个阶段从1979年到2000年,是船舶工业稳步发展的时期。第三阶段从2001年到2008年,是船舶工业加速发展的时期。第四阶段是2009年至今,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调整振兴、转型升级时期。
1965年12月31日,中国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船“东风”号在江南造船厂建成交付。她是中国自行设计,材料、设备基本立足国内生产制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船,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船舶设计、制造水平以及船舶配套生产能力。
“东风”号
1979年12月“远望”号在江南造船厂建成交付,“远望”号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综合性海上活动跟踪测量站,代表了中国20世纪70年代船舶和电子工业的技术水平。
“远望”号
1982年1月4日,出口香港包玉刚兄弟的“长城”号2.7万吨远洋散货船在大连造船厂完工交付。她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第一艘按照国际标准、适应国际规范、自主设计建造的大型出口船舶。
“长城”号
2002年8月31日,我国自行制造的第一艘超大型油轮VLCC在大连新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交付伊朗国家油轮公司。
我国建成的首艘VLCC
2010年,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完成造船35艘,706万载重吨,成为国内首家年造船产量突破700万吨的企业。
外高桥造船厂区掠影
2018年5月25日,江苏扬子江船业集团公司交付与加拿大西斯班公司签订的25艘1万TEU集装箱船建造订单最后一艘“达飞 金奈”号。
万箱集装箱船“达飞 金奈”号
经过四个阶段的发展,中国船舶工业无论在基础设施、生产能力,还是产品品种、质量及技术水平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完整的船舶工业体系已逐步建立。
二、造船大国地位初步确立
2001年开始,中国船舶工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据统计,2000年,我国20万吨以上船坞仅有2座,2019年,20万吨级以上船坞达到41座,其中50万吨级船坞6座。
20万吨以上船坞数量对比图(单位:座)
2008年6月3日,国家重大建设工程长兴造船基地一期工程竣工,新增4座大型船坞。
位于上海市长兴岛的长兴造船基地
随着各家企业投资兴建大型造船设施的投入使用,中国的造船能力越来越强,造船产量快速增长,2002-2011年间年均增长率达到了38.9%。
单位:(万载重吨)
中国在世界造船界的地位也在逐渐上升,2008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排名升至世界第二,造船完工量国际市场份额30.2%;2010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排名升至世界第一,造船完工量国际市场份额达到43.4%。
造船完工量世界排名
中国在船舶出口上也位居世界前列,我国已成为船舶出口第一大国。
出口造船完工量
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国际航运业产生了极大影响,也波及到船舶工业,国内的船舶企业在市场寒冬中砥砺奋进,下大力气转型升级,谋求新的发展。
单位:万载重吨
创新是支撑船舶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动力,截止2005年底,我国船舶企业申请专利只有5478件,其中发明专利2161件;截止2018年底,我国船舶企业申请专利已达到86018件,其中发明专利46680件。
我国船舶企业申请专利情况(单位:项,其中黄色为发明专利)
经过不懈努力,在市场总量下降的前提下,2010-2018年,中国造船三大指标世界排名仍保持了连续第一,2018年造船完工量国际市场份额43.6%,手持订单世界占有率43.0%。
2002年,我国造船完工量在10万吨以上的企业只有9家,到2018年,造船完工量10万吨以上的企业已经有38家,其中100万吨以上的企业有9家。
2002年,我国没有一家企业进入世界前十大造船企业,到2018年,世界前十大造船企业中我国已占有5席。
这个过程中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018年末,标志船舶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手持订单”排名如下:
国际市场份额1.5%以上的中国企业中,国有企业3家、民营企业3家、合资企业1家,3家民营企业扬子江、新时代和韩通船舶分别排名第2、第4和第6位,3家企业全球市场份额之和超过了10%。
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我国的船舶工业没有倒下,而是走上了一条更加成熟稳健的道路,多种所有制形式百花齐放,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我国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国际地位日益稳固。
三、为国民经济做出重要贡献
从1982年到1998年的17年中,我国航运企业在国内订造船舶500多万吨。这些船舶进入各大航运企业,有力地支持了我国航运船队的更新换代,对发展我国的海运事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船舶工业船舶产品范围的全面拓宽升级,对航运事业的支持能力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已可满足我国航运事业向大型化、专业化发展及承担铁矿石、石油等战略物资运输的各种需要。同时,随着远洋渔业、汽车出口、风电开发、航道疏浚等近年来新的需求的增长,船舶工业也随之开发新的船型,承接订单,保障供给。
2100车位汽车滚装船“世江”号
绞吸式挖泥船“天鲲”号
我国首座海上养鱼网箱“深蓝1号”
海上风电安装船“风电安装者”号
船舶工业对我国海洋开发事业的支持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包括自升式钻井平台、3000米水深半潜式钻井平台、7000米深水载人机器人、大型浮式生产储油装置(FPSO)、大型半潜式起重船等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海洋工程装备,其中FPSO已成为我国船舶工业的优势产品。这些海洋装备技术的研制成功,对我国深海海洋油气的开发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胜利1号”海上钻井平台
世界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号”
“蓝鲸1号”半潜式钻井平台
天然气是与石油比肩的重要能源,2008年4月3日,我国第一艘自己建造的大型液化天然气船“大鹏昊”交付,有力地支撑了我国天然气事业的发展。
“大鹏昊”号
“蛟龙”号
船舶工业为海上试验、海洋科考、极地科考提供了多型船舶。
“实验1号”
“科学”号
“向阳红10号”
“雪龙2号”
船舶工业为海事、海防也建造了多型船舶。
“海巡21号”
“海巡31号”
“中国海监50号”
“中国海警3402号”
四、结束语
70年,在人类历史上不是一个很长的时间段,但在中国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从贫穷落后的国家蜕变为现代化国家,人们的思想、信仰、生活都发生了巨变。
船舶工业是其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也取得了值得自豪的成绩,数以百万的从业者实现了自己的理想——造船强国,实干兴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