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澳门管家婆最准一肖一码 > 港航动态 > 重磅!推进交通强国水运篇建设的九大建议

重磅!推进交通强国水运篇建设的九大建议

来源: 中国港口 发布时间:2019-10-22 6:00:00 AM 分享至:

日前,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了新时代交通工作的总体目标与任务要求,指明了路径和方向。交通强,水运必须强。要以《纲要》为统领,聚焦新使命,开启新征程,抓住战略机遇,勇当先行引领,奋力谱写交通强国水运新篇章。

水运篇是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9月19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建设交通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时代做好交通工作的总抓手。建设交通强国,核心就是要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水运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运能大、占地少、能耗低、污染轻、成本低的比较优势,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产业,也是较早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先行行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发展理念提升,水运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力量。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水运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装备设备数量快速增长,运输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绿色水运建设持续推进,综合治理能力体系日趋完善,开放合作程度不断提升。无论是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港口装卸设备,无论是远洋集装箱班轮,还是石油矿石等大宗散货海运,我国都走在世界前列。深水筑港和装卸设备、巨型复杂河口航道整治、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等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型集装箱船舶制造、港口机械研发与制造等已经跻身世界前列,形成了一批规模居世界前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水运企业;国际海事话语权显著提升,我国已连续15次担任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2018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43.51亿吨,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超过41万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2.5亿TEU;拥有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444个,在全球港口吞吐量排名前十位港口中我国占7席;全年完成货运量突破70亿吨,货物周转量达到99052亿吨公里。我国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水运大国。然而,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交通强国建设要求相比,我国水运发展还存在较大差距,还不是“水运强国”。特别是在科技创新方面,自主核心技术亟待突破,关键技术装备创新能力亟待提高,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亟待提升。水运总体供给质量和效率,尚不能有效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尚不能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出行需求和小批量、高价值、分散性、快速化的货运需求特征更加明显,绿色共享成为趋势。新时代赋予了水运行业更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就是要当好“先行官”。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上海时指出,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天津港时强调,经济要发展,国家要强大,交通特别是海运首先要强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水运发展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为水运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交通强,水运必须强。水运现代化已经成为交通强国建设的核心篇章。必须要加强统筹谋划、前瞻布局,加快我国水运现代化进程,加快实现由“水运大国”向“水运强国”的跨越式转变,做好交通强国建设的水运新篇章。

交通强国水运篇建设的新形势要求

《纲要》作为实施交通强国战略的顶层设计文件,紧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描绘了未来30年我国交通发展的宏伟蓝图,指明了未来水运发展的路径和方向,赋予了新时代水运更重要的责任和使命,是我国水运行业发展的又一次重大战略机遇。要把握大势,抢抓机遇,准确把握四个关键,奋力推进交通强国水运篇建设。

一是准确把握交通强国的内涵要求。《纲要》明确要建设“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人民满意”是根本宗旨,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真正做到人民交通为人民,人民交通让人民满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障有力”是基本要求,就是要充分发挥交通的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官作用,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世界前列”是重要目标,就是要全面实现交通现代化,使交通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前列。三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

这就要求,水运行业牢牢把握新时代赋予责任和使命,抓住交通强国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更好地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第一,要优化系统结构,补齐发展短板,提升发展能级,加快构建现代化水运体系,做到“自身强”;第二,要充分发挥水运的比较优势,强化服务保障,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当好先行引领,做到“强国家”;第三,要提升水运服务品质和能力,践行“人民交通为人民”宗旨,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要,做到“人民满意”。

二是准确把握交通强国的目标要求。《纲要》立足国情、对标国际,遵循客观发展规律,准确把握时代形势特征,明确以“四个一流”为标准要求,打造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以“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为价值取向,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以“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为总体目标,分两个阶段建设交通强国。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交通强国。

这就要求,水运行业紧紧围绕交通强国建设的总体目标,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对标“四个一流”,统筹推进交通强国水运篇建设,为交通强国目标早日实现添薪续力、强化支撑。

三是准确把握交通强国的任务要求。《纲要》突出目标导向和需求导向,提出了“九大任务体系”,强调基础设施、交通装备和运输服务等基本要素的深度融合,突出交通创新、安全、绿色、开放发展的时代特征,提出人才队伍和交通治理的时代要求,明确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适度超前,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建成交通强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强支撑。

这就要求,水运行业找准定位、聚焦重点、精准发力,按照《纲要》的总体部署与任务要求,加快水运行业在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中的深度融合进程,加快实现水运现代化,全面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益,充分发挥水运更好、更优、更强的支撑作用。

四是准确把握创新引领的动力要求。建设交通强国,不仅要在基础设施、装备技术等“硬实力”上位居世界前列,更重要的是交通科技创新“软”实力形成核心竞争优势,引领世界交通发展。《纲要》明确要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实现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不断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强调的是理念、政策、技术、管理、服务和体制机制的全方位创新。《纲要》突出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提出强化前沿关键科技研发、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构建富有活力、智慧引领的科技创新体系。

这就要求,水运行业要充分发挥创新的核心引领作用,着力推进水运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特别是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以新一轮科技创新赋能水运新发展,全面提升水运的综合竞争力。

推进交通强国水运篇建设的几点建议

要按照《纲要》的总体部署与任务要求,以创新驱动为引领,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加快推进交通强国水运篇建设。

第一,以“立体互联、协调融合”为导向,着力优化基础设施体系。按照《纲要》对现代化高质量综合交通网络建设要求,优化存量资源配合,扩大优质增量供给,适度超前、统筹推进,优化水运基础设施体系。完善水运基础设施网络,推进与其他运输方式的互联互通、高效衔接,促进形成立体互联的综合交通网络化格局;优化港口布局,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强化港口枢纽功能;大力发展以港口为枢纽的联运业务,补齐联运转运衔接设施短板,提高一体化转运衔接能力和快速换装便捷性;加快推进连接码头堆场、铁路干线的专用线建设,打通铁公水联运衔接的“最后一公里”;加快建设与装备协同的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基础设施体系。

第二,以“先进适用、完备可控”为导向,着力提升装备技术水平。按照《纲要》对高质量交通装备体系的构建要求,优化装备结构,补齐装备短板,加快推进装备技术升级改造,全面提升水运装备技术水平。研发先进适用装备,重点强化大中型邮轮、大型液化天然气船、极地航行船舶、智能船舶、新能源船舶等自主设计建造能力,推进水下机器人、深潜水装备、大型溢油回收船、大型深远海多功能救助船等新型装备研制;推进装备技术升级,推广应用智能航运、自动化码头等新型装备设施;优化航运企业船队结构,提高保障重点物资运输的能力和水平;稳步提高码头装卸设备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完善码头装卸工艺、相关场站设施及港口集疏运设施;加速淘汰落后技术和高耗低效交通装备,大力发展节能环保船舶;大力推进靠港船舶使用岸电、LNG加注站等设施建设。

第三,以“便捷舒适、经济高效”为导向,着力提升服务供给质效。结合《纲要》对高质量运输服务的要求,聚焦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注重品质提升、外延拓展、绿色低碳、节能环保,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优化运输组织、丰富产品供给。货运方面,实现“货畅其流”。强化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有机衔接,大力发展铁水联运,提高往返重载比重;完善江海联运、江海直达、干支直达运输,促进全程物流降本增效;推广应用电子化单证,推进实现“一单制”物流全程可监测、可追溯。客运方面,实现“人便其行”,打造品质化、多层次客运服务。加快发展联程运输,提升“一体化”客运服务水平;深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大力发展高端旅游,引导邮轮、内河游轮、游艇经济健康发展,积极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完善乡村客渡服务体系,促进提升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业态方面,强化水运服务与营运模式创新,提高增值服务功能。大力发展“互联网+”、“数据+”、“智能+”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推进口岸便利化;加快建成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

第四,以“富有活力、智慧引领”为导向,着力构建一流科技创新体系。抢抓科技革命机遇,对标“四个一流”,以创新能力建设为基础,加快转型升级和新动能培育,积极推进协同创新。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装备等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强化前沿关键科技研发和可能引发水运产业变革的前瞻性技术研究。重点突破船舶装备动力传动系统,高效率、大推力/大功率发动机装备设备等关键技术,力争在智能船舶、智能航运、智慧港口等领域占领全球制高点;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水运行业深度融合,大力推进数据资源赋能发展,加快发展智慧水运;推进行业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建立完善水运大数据中心体系;健全数字水运制度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数字水运标准规范;打造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水运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第五,以“完善可靠、反应快速”为导向,着力打造平安水运。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健全完善水运安全保障体系,全面提升水运安全发展水平和保障国家安全能力。提升水运交通本质安全,构建现代化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加大在用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投入,提升关键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能力,增强设施耐久性和可靠性;完善依法治理体系、安全责任体系、支撑保障体系及自然灾害交通防治体系;加强水运安全综合治理,提高水运安全水平;建立健全水运安全应急体系,加强应急救援专业装备、设施、队伍建设,强化水运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第六,以“节约集约、低碳环保”为导向,着力推进绿色水运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理念,通过结构优化、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大力推进绿色水运发展。加强岸线、水域、土地等资源集约化利用;推进生态航道、绿色港口、绿色船舶建设,促进节能环保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普遍应用;推进新能源、清洁能源应用,推广应用清洁能源船舶,加快淘汰老旧高能耗船舶;强化船舶污染排放管控,加强船舶、港口污染防治;深入推进中长距离大宗散货“公转水”;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将生态环保理念贯穿水运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养护全过程;推进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水运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形成绿色水运发展的长效机制。

第七,以“面向全球、互利共赢”为导向,着力提高开放发展水平。对标国际一流和世界前列目标,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深化水运开放合作,加快构建开放融合发展新格局,促进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完善全球海运服务网络,布局海上战略支点,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航运中心;提高海运全球连接度,推进构建通达全球的海上运输通道;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为主体,推进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拓展国际航运物流,推进跨境运输便利化,打造陆海新通道,提高全球物流价值链资源配置能力;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升国际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扩大国际合作格局;积极参与国际海运规则、标准、规范制定修订,全面提升国际海事事务的制度性话语权;积极推进中国标准“走出去”并与国际标准对接;加强与其他国家海事政策、规则、标准的“软联通”,提升在世界主要海运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的水运企业。

第八,以“精良专业、创新奉献”为导向,着力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大力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升人才素质能力,完善人才服务体制机制,积极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为交通强国水运篇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坚持高精尖缺导向,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水运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注重培养水运一线创新人才,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大力培养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水运技能人才队伍;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突出专业能力培养;推进水运高端智库建设,完善专家工作体系;加强优秀年轻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国际化人才梯队培养与输出。

第九,以“科学规范、协同高效”为导向,着力建立现代水运治理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加快建成政府、市场、社会等多方协作的现代水运治理体系,全面提升行业治理能力。深化水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法制建设,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建立健全公共监督机制;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健全水运市场治理规则;加强市场监测监管,完善水运诚信体系;大力推进信用、科技等新型监管模式,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水运市场体系;建立健全水运产业政策、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体系;鼓励行业组织积极参与行业治理,引导社会组织依法自治、规范自律,拓宽公众参与行业治理的渠道。

本文关键词:交通强国 标签:交通强国
声明: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澳门管家婆最准一肖一码”“”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澳门管家婆最准一肖一码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0条评论
    相关推荐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