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广州大学发展研究院、广东省区域发展蓝皮书研究会、广州城市学研究会发布了《2019年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以下简称《经济蓝皮书》)。据悉,目前,广州航运全球“朋友圈”不断扩大,现代航运服务业展现“新亮点”。2017年,广州港靠泊国际邮轮122艘次;旅客吞吐量突破40万人次,达40.35万人次,稳居全国第三。
货物、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均处全球前列
《经济蓝皮书》的子报告《广州航运枢纽发展现状及对比分析》,分析了广州航运枢纽建设现状。据介绍,2015年以来,广州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实施第一轮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三年行动计划。至2017年,广州港口生产力快速提高,港口聚集辐射能力持续提升,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均处于全球前列。
港口生产力迈上“新台阶”:货物吞吐量位列全球第五。2017年,广州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达5.90亿吨,居国内沿海港口第三位、全球第五位;集装箱年吞吐量迈进2000万级,2017年,广州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2037.20万标准箱,位列全国第四位、全球第七位,其中,内贸集装箱吞吐量跃居全国首位;汽车吞吐量超百万辆位居全国第二位,2017年,广州港汽车吞吐量首次突破100万辆,达112万辆,位居全国第二;同比增长29.5%,居全国沿海主要汽车口岸首位。
港口辐射能力实现“新拓展”,航线增开多于预期。截至2017年底,广州港已开通集装箱航线197条,比2014年底(123条)增加74条,其中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91条,比2014年底(52条)增加39条,多于原定新增20条的目标。全球“朋友圈”不断扩大。截至2017年,广州的内陆无水港及办事处由2014年的8个升至33个,覆盖8省30市;设立欧洲和美洲办事处,实现海外办事处零的突破。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和港口间合作的加深,广州的国际友好港由20个升至41个。
邮轮旅客吞吐量突破40万人次
现代航运服务业展现“新亮点”。广州港国际邮轮旅游自2016年初开通以来,实现“航次”与“人次”双增长,2017年靠泊国际邮轮122艘次;旅客吞吐量突破40万人次,达40.35万人次,稳居全国第三。
另外,市场主体实现“新发展”,市场主体持续增多。2017年末,广州航运关联企业达5万多家,比2014年末(6000多家)增长超7倍。世界前21位的集装箱班轮公司均在广州港开展业务,马士基航运、中国远洋海运、新加坡港务集团等国内外企业均参与广州港集装箱码头业务的投资和经营。与此同时,航运关联企业效益提升。2017年,完成船舶交易增长32%,交易额增长48%。税收方面,水上运输业实现税收4.3亿元,同比增长67.4%。其中,广州港相关企业共实现税收2.1亿元,增长17.1%。
世界航运中心建设取得“新突破”,珠江航运指数增强话语权。2017年,珠江航运指数累计发布综合运价指数103期,收集运价数据28331条,产生数据成果6798条,“广州价格”话语权增强。珠江航运指数于2016年正式发布,标志着航运市场有了“珠江价格”,增强了广州航运价格“话语权”。
建议加快引进国际知名邮轮公司落户
《广州航运枢纽发展现状及对比分析》认为,港口硬件是国际航运枢纽建设的重要抓手,高端航运服务业是提升国际航运中心综合实力的核心要素,要以优良营商环境推动航运枢纽发展。对标伦敦、鹿特丹、新加坡、香港、上海、宁波等国内外先进航运枢纽,提出了加快推进广州国际航运枢纽建设的对策建议:建议广州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设立新的海外办事处,提升营销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加快推进与港澳在人才交流、游艇自由行、数据传输等航运领域的合作;推进实施港口一体化,完善港口与腹地间交通网络,实现竞合共享航线等航运资源。
加强港口基础建设,提高智能化水平。广州要充分利用智能化提高效率,促进港口的集疏运、生产作业、海关监管、仓储物流、港口服务等智能化,加速推动港口的业务升级。建设智慧港口,推进自动化、智慧化建设加强推进广州港口自动化码头建设。在管理、服务水平上对标国际先进航运中心,构建门类齐全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优化航运业结构。如重点发展邮轮产业,加快引进国际知名的邮轮公司落户广州;大力发展航运物流、船供配送、邮轮维修等现代航运服务业和航运总部经济,构建国际一流的邮轮产业发展体系。推动航运金融发展,优化航运业结构。争取更多的航运金融专业机构落户,加快发展航运金融中介服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