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还发布了《长三角智能航运发展报告》。
10月25日,第二届“新时代·大航海·强国梦——智能航运与创新发展”峰会在上海临港召开。
大会由中国交通报社党委书记、董事长蔡玉贺主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吴晓华、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姜明宝、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曹钢分别发表致辞。
在演讲环节,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国际海事组织首届海事大使徐祖远,发表了题为《智能科技革命下的航运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旨演讲。
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国际海事组织首届海事大使徐祖远
他表示,新动能与旧动能之间共存互融时肯定会产生不适应、排斥甚至降低生产效率。新旧动能转换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三点:一是海事卫星通信宽带有限,费用高昂;二是普通计算机难以满足要求,硬件升级困难;三是系统智能化程度越高,人的参与越少。
对此,他提出三点意见:第一,新旧动能转换需要政府推动,比如已发布的《智能航运发展指导意见》和《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第二,智能航运需要更实际、更有效的行动;第三,航运业要与社会、全球形成良性互动。
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上海海事大学校长黄有方
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上海海事大学校长黄有方发表了题为《智联科技赋能新时代港航业发展》的主题演讲。
他对港航智联的理念做出了解读,港航智联即全面感知外部的环境,通过机器学习做出响应、识别,将信息全面数字化,构建知识库、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等基础,利用历史数据,既往经验,通过智能技术、计算能力做出决策。
中远海运集团副总经理王海民
中远海运集团副总经理王海民发表了《聚焦数字化创新 迎接航运新时代》的演讲。
他认为,全球班轮业足以容纳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以区块链为基础的数字化平台。而且,航运产业与数字化技术的高度融合是一项深度挑战,航运数字化创新必将是一个循序渐进和不断优化的过程。
而在数字化技术应用方面,中远海运一直在行动,例如在引入人工智能后,客户的信用期审核由原来传统人工审批的六个步骤,转化为AI自动审批,一步到位,大大提高了效率。
马士基(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彦辞
马士基(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彦辞发表了《数字化推动航运创新转型》的主题演讲。
彦辞介绍,马士基正在实施“互联船舶”计划,以推动船舶数字化。该项目致力于促进IT平台现代化建设,实现端到端的燃油优化,缩短船舶在港口的停留时间(如缩短加油或维修时间),推行统一的船—岸操作系统,提升船舶连接度等。
据了解,马士基还正在与宁波港、青岛港合作 “雾警”项目(即将先进的光学传感器和雷达引入中国具战略价值的港口,以寻求减少港口关闭时间的方法)、Apex项目—情境感知(人工智能将协助船员使用传感器融合)等。
上港集团总裁严俊
此外,上港集团总裁严俊发表了《以智能化引领,推动港口转型发展》的主题演讲。他认为,港口一定会打造一个共同运营、共同接受的生态圈。
他进一步透露,明年或后年,上港集团会启动对整个业务流程的彻底改造,同时还将打造内河、海铁联运的平台。在5G方面,他重点介绍了洋山港试验的5G+自动驾驶重卡现状,并期望能够通过5G与AGV、AI、VR、AR等技术的融合,推动上港集团的转型发展。
招商轮船董事长谢春林
招商轮船董事长谢春林发表了《招商轮船智能航运的探索实践与思考》的主题演讲。
他提出智能航运的四个阶段,第一是船岸智能互联,第二是商业智能,第三是管理智能,第四是智能生态。
他认为,在第一阶段硬件条件已经基本具备,软件部分的研发也如火如荼;第二阶段各行业有很强的通用性,航运业完全可以借力其它行业的经验,实现发展;第三个阶段细化到每个节点和特定事项,有行业通用的部分,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个性化定制,企业必须自主创新;第四个阶段则需要整个运输链条的配合。
中国船级社总裁莫鉴辉
中国船级社总裁莫鉴辉发表了以《开放 共享 创新 促进智能航运发展》为主题的演讲。
在提及智能航运五要素之一的智能船舶时,他表示,未来智能船舶的发展体现为锚地到锚地,因为锚地的条件与整个航运的环境相比要好,相对来说更容易实现。目前推出的“大智”号可以说是智能船舶1.0时代的代表,VLCC也只是2.0时代,距离完全推广智能船舶,仍任重道远。
会议期间,还发布了由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编的《长三角智能航运发展报告》。
《长三角智能航运发展报告》发布仪式
本次大会由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交通运输部水运局、中国航海学会、上海组合港管委会办公室、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为指导单位,中国交通报社、人民邮电报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促进会、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港城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上海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协办,超过300名嘉宾参加了本届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