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提到,在协同推进港口航道建设方面,要推动港航资源整合,优化港口布局,健全一体化发展机制,增强服务全国的能力,形成合理分工、相互协作的世界级港口群。
《规划纲要》明确,围绕提升国际竞争力,加强沪浙杭州湾港口分工合作,以资本为纽带深化沪浙洋山开发合作,做大做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枢纽港,加快推进宁波舟山港现代化综合性港口建设。
《规划纲要》要求,在“共同抓好长江大保护”的前提下,深化沪苏长江口港航合作,苏州(太仓)港建设上海港远洋集装箱运输的喂给港,发展近洋航线集装箱运输。加强沿海沿江港口江海联运合作与联动发展,鼓励各港口集团采用交叉持股等方式强化合作,推动长三角港口协同发展。
《规划纲要》指出,加快建设长江南京以下江海联运港区、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芜湖马鞍山江海联运枢纽、连云港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和淮河出海通道,规划建设南通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和小洋山北侧集装箱支线码头。
港口优化布局前景广阔
长三角港口群是中国沿海港口分布最密集、吞吐量最大的港口群。2018年,长三角港口群中亿吨港口共有16个,全年货物吞吐量完成43.63亿吨,占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的32.69%,2019年前10月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依旧不俗(见表)。
上海港优势:集装箱运输
推动长三角港口资源整合是国家战略,以上海港为核心、江苏、浙江港口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港口群已基本形成。从所属行政区域功能定位来看,上海港功能定位是国际航运中心。上海港拥有经济腹地和港口方面的优势,在长三角港口群中,上海港的优势在于国际集装箱运输,货物结构宜适度调整,长江流域及其他地区的内贸物资如矿石、能源等的中转业务可以分流给长三角其他港口,外贸件杂货、散货中转也可以实施分流,确保上海港集装箱运输作为未来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的关键点和重要增长点。在货物装卸转运方面,上海港可以继续提升与腹地的交通连接通畅程度。发展多式联运和对铁路、公路、内河集疏运系统进行不断完善,一方面能满足上海港对联系货物和腹地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促进长三角区域其他港口承接上海港转移的货物。
浙江港口重点:发展散货和原油运输
浙江省拥有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和杭州港、嘉兴内河港、湖州港3个亿吨内河港口,宁波舟山港为长江沿岸和长三角地区工业发展所需的原材料、能源和外贸货物提供运输服务。宁波舟山港的竞争力在于大宗散货和大型油码头、煤码头以及铁矿石码头等专业性码头,在未来的发展定位上,宁波舟山港应大力发展传统物流范围之外的港口业务,向国际枢纽港继续靠近。但在与上海港的错位竞争中,宁波舟山港应尽力避免恶性竞争或争夺货源、抢占腹地等不良发展势头,强化自身特色发展,与上海港形成互相促进互为补充的“双巨头”模式。
浙江省内的其他内河港口则应该作为补充,积极承接宁波舟山港在发展转型中转移的部分职能,在长江干线上发挥其自身作用。
江苏港口定位:发展江海联运
江苏省的亿吨港口数量和密度在长三角区域中无可比拟。苏州港定位为江海联运的大型干线港口,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一体两翼”组合港中的北翼集装箱干线港;连云港港定位在物流中转型港口,但由于国际中转和水上中转的集装箱吞吐量比例较小,集装箱码头建设步伐相对迟缓;南通港、南京港、泰州港、江阴港、镇江港、扬州港等内河港口的发展定位应设定为上海港和其他枢纽港的支线喂给港。这种以点及面的港口群布局与功能定位,有利于港口产业的专业化分工和合作,有利于扩大长三角港口群经济腹地的集疏运网络系统,对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港口营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具深远意义。
安徽港口支柱:提供腹地资源
安徽省本身并无海港,芜湖港、马鞍山港、铜陵港3个亿吨内河港口在长三角区域内来看吞吐量也稍显落后,但将安徽省纳入长三角区域之后,其在腹地资源方面给其他长三角港口很大支撑。芜湖港集装箱吞吐量跻身中国江河港口第三,安徽省港口在长三角港口群中迎来快速发展,这对安徽省和长三角区域来说都将会是一个双赢的未来。在以后的发展中,安徽省港口应积极与长三角港口群其他港口合作互联,以提升自身港口实力为目标促进长三角区域内河港口协同发展。
沪浙:交叉持股合作开发小洋山港区
2018年10月31日,上港集团发布公告称,为继续推进小洋山区域综合开发,进一步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上港集团与浙江海港集团拟共同推进包括小洋山北侧在内的小洋山港区综合开发与合作。上港集团董事会同意浙江海港集团以50亿元对上港集团全资子公司上海盛东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进行增资。增资后,上港集团与浙江海港集团分别持有上海盛东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码头80%和20%股权。
上港集团与浙江海港集团交叉持股合作开发包括小洋山北侧在内的小洋山港区,印证了《规划纲要》所提倡的鼓励各港口集团采用交叉持股等方式强化合作,推动长三角港口协同发展。
港口资源整合成果显现
江苏:打造港口一体化运作平台
2017年5月12日,江苏省港口集团挂牌成立,注册资本283.21亿元。江苏省港口集团由江苏省和连云港、南京、苏州、南通、镇江、常州、泰州、扬州8市地方国有涉港资产共同出资,并整合省属3家航运企业组建而成。江苏省港口集团成立后,陆续推进相关港口资源整合,已完成南京港集团、苏州港集团、镇江港集团、扬州港集团和常州港集团等部分省内港口及航运资产的整合。目前江苏省港口资源整合仍在推进,尚未完成南通港集团和连云港集团的股权整合。
江苏省港口集团以打造江苏省港口投资、建设、管理和运营的一体化平台和实施主体为目标,以“区域一体化+专业化经营”为抓手,大力推进生产经营体系改革,先后成立长江集装箱事业部、大宗散货事业部等专业化事业部,以及信息公司、物流公司、航务服务公司等全资子公司,生产经营架构不断完善,区域间码头、岸线等资源要素的统筹利用质效不断攀升。
浙江:形成港口转型发展新功能
2015年8月,浙江海港集团成立,成为中国首家集约化运营管理全省港口资产的省属国有企业。
2015年9月,宁波港集团与舟山港集团完成合并,宁波港集团名称变更为宁波舟山港集团;持股比例由原来的宁波市国资委100%持股变更为由宁波市国资委与舟山市国资委分别持股94.47%和5.53%。
2015年11月,宁波舟山港集团股权无偿划转并入浙江海港集团。
2016年1月,宁波港发布公告称,拟向控股股东宁波舟山港集团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舟山港85%的股份。本次重组标的资产交易作价30.1亿元。
2016年11月,浙江省海港集团先后完成浙江省内沿海5港和义乌陆港以及有关内河港口资源的全面整合,形成以宁波舟山港为主体,以浙东南沿海温州、台州两港和浙北环杭州湾嘉兴港等为两翼,联动发展义乌陆港和其他内河港口的“一体两翼多联”的港口发展新格局。浙江省港口一体化整合后,将促进港口资源利用集约化、港口运营高效化、市场竞争有序化、港口服务现代化,形成港口转型发展的新动能。
安徽:架构“大通道大枢纽”
安徽省结合港口实际,按照“5+2+10+X”的步骤,先行整合沿江马鞍山、芜湖、池州、铜陵、安庆5港和合肥、蚌埠2港中的马鞍山港口集团公司等10家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国有资产占比较高的港航企业,于2018年12月6日组建安徽省港航集团。目标是把安徽省港航业打造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通道、中西部协同发展大枢纽”,推动安徽省由内河航运大省向内河航运强省转变,开创安徽港航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