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2018年以来,长三角一市三省突出互联互通,统筹推进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落地,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水平明显提升……
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加快“编织”
加快构建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今年“五一”假期,连接浙皖7个5A景区、有着“最美高铁”之称的杭黄高铁迎来出行热。杭黄高铁经过的绩溪北站、歙县北站、黄山北站,“五一”客流分别同比增长146.6%、169.5%、103.1%。从百年前的“徽杭古道”,到如今的杭黄高铁,新安江上下游的黄杭两地从“共饮一江水”迈向“共享一个圈”,有力印证着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热度。
去年,交通运输部与沪苏浙皖联合签订了《长三角地区打通省际断头路合作框架协议》,加快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进程;印发《关于协同推进长三角港航一体化发展六大行动方案》,共同实施内河航道网络化、区域港口一体化等13项任务。去年以来,我省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为契机,加快构建多层次轨道交通网,重点实施高速公路扩容和网化两大工程,加快打通省际断头路,持续推进区域港航协同发展,协力打造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全力推动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区域铁路网络建设和机场建设不断加快。建成黄山至杭州高铁,开工建设南昌至景德镇至黄山高铁。积极推进商合杭、合安九等在建项目建设,会同江苏省积极推进合新高铁、宁淮城际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我省初步形成以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为中心的“一干四支”机场发展格局,新桥机场旅客年吞吐量突破千万大关。推进芜湖宣城机场和阜阳机场、安庆机场、池州机场改扩建等在建工程建设;加快合肥新桥机场二期工程等7个民航机场前期工作。
省际断头路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长三角地区打通省际断头路合作框架协议》涉及我省共5条高速公路,其中,与浙江省相接的宁宣杭宁国至千秋关段早已于2015年建成通车;与江苏省相接的溧阳至宁德安徽段、宁宣杭狸桥至宣城段,分别于2016年、2017年建成通车。另外两条高速公路也取得重大进展,黄山至千岛湖高速公路安徽段已开工建设,宁国至安吉高速公路安徽段已启动前期工作。长三角普通国省道省际“断头路”贯通2条、开工建设4条。
区域港航协同发展不断深入推进。我省加快区域高等级航道网建设,积极配合长航局开展皖江段航道建设,持续推进引江济淮航运工程,加快推进淮河出海通道安徽段、水阳江航道整治工程,芜申运河安徽段航道主体工程已完工,新汴河航道整治工程开工建设。加强区域港口群合作提升,安徽被正式吸纳为上海组合港管委会成员单位。我省长江集装箱江海联运发展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开通了宁波-舟山港至马鞍山港的特定江海直达航线、郑蒲港至上海港外贸内支线,初步构建了与长三角港口的班轮航线网络。
区域能源保障体系持续“给力”
互联互通、保障有力的能源体系,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支撑。
电力领域,申能淮北平山电厂二期、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过江通道等项目加快建设;天然气领域,上海LNG接收站一期扩建、江苏滨海LNG接收站和外输管道建设加快推进,安徽芜湖LNG内河接收(转运)站建设有序推进,共同支持LNG运输船舶在长江上海、江苏、安徽段开展航运试点……长三角一批跨区重大能源项目正有序推进,将为区域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坚实的能源支撑。
2018年以来,沪苏浙皖一市三省认真落实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区域能源合作发展不断加强,并就电力体制改革、分布式能源发展、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等重点工作开展多次交流,持续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油助力”。
区域电力互济互保能力持续提升。去年,淮北平山电厂二期开工建设,准东—皖南特高压工程建成投运,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GIL综合管廊实现贯通。沪皖优化抽水蓄能电站调度方式,签署《2018年琅琊山和响水涧抽水蓄能电站电力优化分配框架协议》,最大可为上海电网夜间低谷和安徽电网腰荷低谷分别增加88万千瓦和176万千瓦的负备用支撑能力,为上海电网和安徽电网高峰用电分别增加80万千瓦和160万千瓦的正备用支撑能力,提高沪皖两地电网调峰能力。安徽“皖电东送”机组装机1354万千瓦、全年发电量710.6亿千瓦时,有力保障了长三角兄弟省市电力稳定供应。
油气储运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去年,安徽芜湖LNG内河接收(转运)站列入《国家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并完成核准。国家能源局已将滨海——徐州——宿州——商丘输气管线列入国家天然气基础设施布局规划,苏皖两省正在配合中海油开展建设方案研究。浙沪联络线一期工程建成投产。浙苏天然气管道联通工程完成核准。
可再生能源合作不断拓展。浙江衢江抽水蓄能电站开展筹备期建设,浙江长龙山、宁海和安徽绩溪、金寨抽水蓄能电站加快建设,浙江磐安和安徽桐城、宁国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上海电气在安徽建设的五河等4个生物质发电项目陆续投产。
区域能源市场不断壮大。去年,华东电网签订省间置换交易框架协议25亿千瓦时,浙沪开展了管道气和LNG的资源串供,能源余缺互济合作进一步加强。 2018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共成交管道天然气555.4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332.9万吨,市场影响力持续提升。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互融”
协同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构筑长三角区域互联互通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
去年以来,长三角地区加强合作共建,合力推进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成功开通量子通信“京沪干线”;推动企业上云、区域大数据产业统计发布、三网融合大赛等工作;成立长三角5G创新发展联盟,发布《长三角5G协同发展白皮书》,在上海、苏州、杭州、合肥四城进行了全国首个跨省5G视频通话等。 2018年,省经信厅还推动成立长三角首席信息官联盟,一市三省首席信息官协会在上海共同签署《长三角CIO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协会》,积极促进长三角地区两化融合及CIO等信息技术人才之间的合作交流。
随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协同推进,安徽电子信息产业与长三角企业合作持续加深。我省科大讯飞、洲峰电子、飞常准等一批企业主动在长三角区域不断开拓新业务,同时,长电科技、通富微电、江丰靶材、视涯硅基微型OLED等一批企业来皖投资兴业。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共同打造长三角人工智能创新高地。科大讯飞与苏州市政府共建苏州讯飞人工智能研究院,计划未来3年至5年投入不少于2亿元,组建400人核心技术研发团队;与华东师范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组建“人工智能+教育”联合实验室;与同济大学在上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脑智同飞联合研究中心”。
在信息化合作方面,今年,一市三省计划着力在加强顶层设计、推进长三角5G先试先用、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加强合作交流举办高规格大赛和展会等方面进行合作。其中,一市三省正抢抓机遇,推动建立工信部、长三角省市共同推进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国家示范区建设合作机制,不断推动长三角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