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长江经济带,你会想到什么?是腹地辽阔,资源丰富?还是交通便捷,产业集中,亦或是人口集中,城镇密布?没错,以上几点都是长江经济带的典型特征。长江经济带是个什么“带”?长江经济带为什么不搞大开发?如何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黄金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是个什么“带”?
根据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提出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以长江为依托形成的长江经济带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沿江11省市,2016年国土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0%;人口约6亿,占全国40%以上。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承载着中国人特殊的文化记忆与情感。改革开放初期,当解放的生产力,遇上资源丰富的长江,造就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先行军。
从1978年到1984年的6年时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稻产量,从6301.5万吨猛增到8419.8万吨,增长率为33%。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产量1996年首次站上9000万吨的台阶,占据全国总产量的半壁江山。
1990年,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标志,长三角地区率先跨入充满活力、引领全国经济增长的新时期。苏南乡镇企业、浙江民营企业、苏州等地的工业园区先后崛起,不断推动产权制度改革与开放的边界,源源不断释放出经济增长的动能。到2000年长三角地区GDP占全国的比重升至16.3%,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代表。
如今,长江经济带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进出口总额约占全国40%,成为我国经济重心所在、活力所在。
长江经济带为什么不搞大开发?
对自然资源的开发终有极限,经过多年岸线经济的过度开发,长江经济带土地与岸线资源的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率越来越低。与此同时,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形势也愈发严峻。
长江经济带污染物排放量大、强度高,每年全国约 1/3 废水量,都是由长江流域接纳的,这个数字令很多人吃惊。污染造成部分支流水质较差,湖库富营养化严重。中下游湖泊、湿地功能退化,洞庭湖、鄱阳湖枯水期延长。
此外,长江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多年来总体呈下降趋势,受威胁的鱼类数占鱼类物种总数的27.6%。上世纪末,白鳍豚的功能性灭绝成为长江水生环境恶化的象征。
上述种种,让沿江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修复长江生态,这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已成为中国人的共识。
如何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黄金经济带?
创新发展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长江经济带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是我国重要的创新高地,要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才能将其转化成发展优势,成为引领全国转型发展的创新驱动带。探索创新驱动模式,激发长江经济带绿色增长内生活力。
协调发展是长江经济带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长江沿岸各个地区城市要根据主体功能区的定位,完整准确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使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
绿色发展是长江经济带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要建立健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来强化沿江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大“三水共治”力度,严格控制和治理长江水污染,切实保护利用好长江水资源。
开放发展是长江经济带走向繁荣的必由之路。长江经济带要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必须培育全方位对外开放优势。把改革开放作为根本依靠,发挥上海对沿江开放的引领带动作用,增强云南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重要桥头堡功能,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衔接互动。
共享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全面发展的根本归宿。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高质量发展成果由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可以鼓励上下游产业转移与承接,做好对口帮扶与扶贫攻坚工作,缩小省际发展差距。
根据《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的相关规划,到2020年,长江经济带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形成规模,并培育一批世界级的企业和产业集群;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基本形成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