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正在阻塞全球贸易动脉。
自2019年12月初以来,有着全球航运晴雨表之称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便持续下行,而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更是令其雪上加霜。自1月17日以来,BDI指数已经出现“十四连跌”。截至2020年2月7日,BDI指数报415点,同时创下2016年4月5日以来的新低。
根据波罗的海交易所的数据,目的地为中国的好望角型散货船自9月以来费率骤降92%。截至2月6日,每日运费仅略高于3000美元,远低于支付给船员的费用。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按体量计算,全球货物贸易的80%通过海洋运输,而在全球十大集装箱港口中,中国占据了7个。中国是全球最大出口国,集装箱船将包括服装、家具、电子产品、汽车和工业设备在内的各种商品从七个大港口运往美国、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
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IMCO)首席航运分析师彼得·桑德指出,中国是亚洲内部以及全球供应链的重要推动者,“由于中国是世界制造中心,新冠疫情将会对整个集装箱运输业造成影响。许多产业都将减少对集装箱货物运输的需求。”
邮轮业影响最大
受此前全球贸易风险和季节性因素影响,加之此次疫情爆发,BDI的持续下滑只是整个行业寒冬的缩影。
此前世卫组织(WHO)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升级为“全球关注的公共突发事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加之新型冠状病毒的潜伏期,部分国家已经对曾挂靠中国港口的船舶设置14天“隔离“期,而全球港口因此而趋紧的检验检疫也使得全球海运效率降低。
此前,包括澳大利亚和新加坡在内等国家已经纷纷收紧了船只的靠港规定。
国际航运公司集团马士基表示,由于中国春节假期延长导致的货运需求减少,其将取消两个亚欧航线上的班期,涉及临近两周的2.6万TEU货运容量。
地中海航运、赫伯罗特和法国达飞海运集团等,均表示已减少中国内地和香港到印度、加拿大、美国和西非航线上的船只数量。
普氏能源资讯指出,在常规年份,直到3月初对亚洲以外地区的去程班轮运输需求才会恢复,但新型冠状病毒最新的事态发展表明复苏所需要的时间更长。尽管取消集装箱货运班期是应对较低需求的第一步,但如果中国工厂的复工时间进一步延迟,这些措施可能还不够。
总的来看,相关的上下游行业均受到了严重影响。
在所有海运细分部门中,受影响最大的是邮轮业,此前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叶欣梁告诉媒体,某些邮轮公司因为取消航次直接损失在7-10亿元左右,小型邮轮公司的损失也在5000万元左右,而为邮轮公司和港口配套的其他供应商、企业等,相关损失初步预计在10亿元左右。
而除集装箱班轮业外的各货运部门也将显受影响,干散货运部门所受影响已经在相关指数上显著体现,油运部门影响也正在显现。
在修造船领域,由于工人返回工厂的时间将大幅延后,导致新造船交船延后,修船领域脱硫塔加装期的延长或推迟也将对航运业带来较大影响。
海运和贸易商品分析研究全球主管Rahul Kapoor表示,未来几个月,船运业的复苏将是缓慢而漫长的,“下半年政府有可能出台系列措施,这可能有助于提振需求。”
大宗商品承压
运输线的阻塞也带来了近期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下滑。
作为全球航运晴雨表,BDI的下行一定程度上与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相互验证,也对整个市场预期造成了一定影响。
与1月17日的768点相比,2月7日BDI已经跌去逾45%。从历史数据上看,近年来每年年初BDI都表现不佳,特别是2019年、2020年两年的跌幅更加显著。
IHS Markit大宗商品分析及海事和贸易研究的全球负责人Rahul Kapoor表示,由于航运业严重依赖中国业务,因此面临短期需求危机,“第一季度已经覆没,至少对于大宗商品船运商来说是这样。”
在此背景下,龙头产品原油价格已经接连遭遇重挫。燃料价格跟踪商GasBuddy的首席分析师德哈恩指出,原油市场正面临冬季季节性需求疲软和疫情导致的上涨阻力,预计未来美国轻质原油价格或跌破50美元关口。
其他大宗商品的日子也不好过,此前LME期铜价格在经历了创纪录的13连跌后,于2月3日略有回升,但随后又进入震荡阶段。“我们只是失去了动力。市场可能开始再次提出疑问——主要是,这(事件)不会很快结束。”丹麦盛宝银行大宗商品策略部门主管Ole Hansen表示。
截至2月7日,伦敦基本金属全线走低,LME期铜跌1.39%,报5655美元/吨;LME期锌跌2.22%,报2158美元/吨;LME期镍跌1.76%,报12830美元/吨;LME期铝跌0.92%,报1721美元/吨;LME期锡跌2.46%,报16290美元/吨;LME期铅跌1.52%报1816美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