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保障了国家医疗、生活物资的及时供应。随着党中央国务院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决策部署,物流业需要按照“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的要求,克服疫情带来的业务需求剧减、运力资源短缺、网络运营受阻、服务需求改变的挑战,进一步发挥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不断提升物流运营水平,既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支撑,又畅通经济循环,服务全市企业复工达产。
一、加快物流纾困,提高物流畅通度。我市物流业从业人员90%以上为外地人员,受疫情影响,货运司机、装卸工人等返岗难,物流企业复工复产率还不太高,严重影响了物流正常运营,制约了经济循环畅通。下一阶段,一是加快物流复工复产,在前期坚持点上突破、点面结合,推进堆场、集卡、危货运输、快递、港口航运全面复工的基础上,优先推进仓储、零担干线、第三方物流企业复工复产,重点做好未返岗人员的对接,宣传宁波优惠政策,通过包车、包机、包专列方式吸引员工加快返岗,同时加大低风险地区人员招聘,做好工人替补。二是畅通交通运输网络,在国家已经畅通高速公路、国省道干线公路(高风险地区除外)基础上,加强市际、省际联动,利用好长三角健康码互认通用机制,真正做到长三角区域运输物流“一码通行”,畅通农村及社区末端“微循环”,推行到高风险地区“一站式”、“单一化”的电子车辆通行证上报系统及办理窗口。三是落实好物流业帮扶政策。按照国务院3月3日常务会议明确的支持交通运输、快递等物流业纾解困难加快恢复发展的措施,加快落实好国家、省及宁波市对物流业的政策扶持,协调保障好复工所需的口罩等防疫物资,推进保险公司落实减免疫情期间停运的营运车辆、船舶、飞机保险费用。建立交通运输、物流从业人员白名单制度,制定统一的司机健康认证标准及上报系统。
二、提升科技投入,加速智慧化发展。疫情对物流行业提出了无人化、智能化、无接触化的新需求。我市物流企业要加快运输、仓储、分拣、包装、配送等全环节技术变革,推进整体智慧化战略。一是物流园区通过RFID、智能摄像头、智能道闸等产品,结合大数据和AI等技术,实现园区安防、通行管理、资产管理、泊位管理等核心管理环节的无人化作业,大幅度提升园区管理水平。二是仓库要应用仓储机器人、无人叉车、自动分拣、自动货架等设备,提升仓储效率,通过云技术、大数据,实现仓和仓之间信息互联互通,加快仓储下沉,设置城市仓、前置仓。三是运输要普及GPS、IoT技术,冷链运输实现温度全程可视、异常报警等功能,大宗物资运输实现智能称重、流量流向监测,厢式货车安装摄像头及高精度距离传感器,实时感知货舱的装载率,并逐步推进无人驾驶集卡车队应用。四是配送要提升快递柜的应用率,适应如大件、生鲜、外卖等更多快件类型,并提供如缴费、零售等更多增值服务,探索无人配送车应用。在采购、销售、客服环节,可以加快应用RPA、AI及数字化平台技术。
三、发展多式联运,突出综合运输优势。在疫情影响公路运输通行的形势下,要充分发挥我市公铁水空管多种运输方式齐全的优势,加快多式联运发展,发挥综合运输优势。一是继续做大海铁联运。加强与海铁联运沿线城市衔接,畅通宁波至华东地区、浙赣湘至西南地区、渝甬沿长江班列三大海铁联运通道,创新推广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模式,依托“互联网+”,提升货源组织效率,打造“五定”班列,实现更多班列常态化开行。推进铁路支线进港区、物流园区、大型工矿企业,减少转运环节。二是积极发展水水中转。提升杭甬运河通行能力,强化内河双向货源组织引导,推动宁波至绍兴、杭州及浙北区域大宗物资、集装箱运输。积极发展沿海及支线运输,开通宁波至温州、台州地区海运航班。协同推进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大榭国际能源贸易岛、宁波LNG全国登陆中心打造。三是推动“四港”联动。以多式联运为核心、海港为龙头、空港为特色、陆港为基础、信息港为纽带的发展方针,构建“四港”联动合作机制,推进货物多式联运流程整合再造,实质性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
四、加速行业整合,寻求平台化带动。受物流市场增速放缓和疫情的双重影响下,部分物流企业的财务状况已接近临界点,物流企业寻求“抱团取暖”,形成平台化整合将成为必然。一是加快封闭式平台发展。推动我市物流细分领域头部企业在自身业务基础上,通过整合承运商、加盟商等生态内企业,并通过统一品牌、统一运营、统一信息等措施,帮助平台内企业扩大规模、降本增效。二是引进培育开放式平台。引进国内知名物流联盟平台总部或区域中心,通过吸收加盟、交叉控股、合资共建等模式联合我市中小物流企业,实现管理赋能、金融赋能、统一运营,推动我市物流行业服务范围扩大、运营集约化、管理水平提升、资金成本降低等功能。三是建立生态共享平台。引导我市物流企业通过资产共建、共享模式提升整体运营效率。与货主共建协同仓,通过与货主库存、物流管理系统对接,提升供应链效率;利用资产共享如托盘、叉车、卡车租赁代替资产购置,降低资本投入、提升资产配置灵活度;引入前置中转仓共享多个加盟商的分拣需求,提升末端效率、降低加盟商资金压力;尝试采用劳动力外包模式,优化内部人员结构、降低成本。
五、探索新模式,延伸供应链服务。疫情中出现的应急物资供应链管理需求,凸显了综合供应链服务的作用。一是打造全链路供应链服务能力。推动我市物流企业强化从需求预测、采购、生产到交付等各个供应链环节的解决方案能力,实现到仓服务、仓配服务、逆向服务等服务全覆盖。二是发展全球化物流网络。依托宁波舟山港全球第一大港优势,发展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全球买家精细化运营、数字化品牌出海、智能化营销、数字化外贸综合服务为特色的跨境电商新模式,推动我市企业涉足国际化物流业务,搭建海外仓储、干线运力、末端配送体系。三是探索“无接触”新零售模式。顺应疫情期间大众消费习惯转变、消费需求升级等新态势,以宁波保税区、国家高新区、江北电商园为核心,加快发展生鲜电商、外卖平台、社区团购、线上超市、无人超市、直播带货等新消费业态,更好地提供便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