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石油产量全球市场份额升至18%,分别超过俄罗斯和沙特的16%和15%。美国上升的市场份额是在俄罗斯和沙特等国实施减产的情况下实现的
参考国际油价历史走势,未来2个月即至6月初是国际油价的重要窗口期。此外,本轮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将进一步刺激相关货物运输需求。
2014年油价开启下跌周期
2014年6月,国际油价开启持续下跌周期,布伦特原油从112.36美元/桶,一路跌至2016年2月的最低值33.62美元/桶,跌幅70%;WTI原油从105.37美元/桶,一路跌至2016年2月的最低值33.75美元/桶,跌幅67.9%。随着后续达成减产协议,沙特和俄罗斯相继减产,国际油价逐步反弹,2018年7月,布伦特原油达到高点82.72美元/桶,WTI原油73.25美元/桶(见图1)。
2014—2016年年初国际油价暴跌因素有两点:一是原油产量过剩。2014年原油产量达到当时峰值,为近15年来最高,且2015年原油产量进一步增加,导致全球供应过剩。二是减产谈判失败。2014年11月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会议上,俄罗斯和沙特先后决定不减产,其成员国不能也不愿为应对全球供应过剩而减产,导致全球石油供应充裕,油价后续暴跌。
2016年后国际油价反弹的因素亦有两点:一是OPEC成员国达成减产协议,OPEC+成员国同意减产约170万桶/日。此外,沙特继续在其产量配额的基础上再减产40万桶/日。二是低油价累及美国页岩油企业。美国康菲石油公司、页岩油巨头Continental Resources和加拿大Vermilion Energy等企业均宣布减产。因贷款人拒绝提供更多资金,美国德克萨斯州私营石油公司WBH Energy LP以及配合搭档申请破产保护,这是首家宣布破产的石油企业。
大规模减产或如期而至
3月6日,OPEC+会议减产协议谈崩,沙特打响石油价格战,沙特阿美以近20年来最大折扣,吸引客户购买沙特原油。4月,卖往亚洲的原油定价下调4~6美元/桶;卖往美国的原油定价下调7美元/桶;卖给西北欧炼油商的旗舰级阿拉伯轻质原油折扣扩至8美元/桶。沙特表示可将产量达到1200万桶/日的水平。
3月31日,伦敦布伦特、纽约WTI油价跌至近18年来最低位,分别报收25.96美元、20.1美元/桶。卓创资讯分析称,起初,因公共卫生事件继续削弱原油需求,国际油价暴跌,而后各国央行采取一系列紧急措施,加之美国可能干预沙特与俄罗斯石油价格战的消息传出,从而使得国际油价得到短时提振。不过,因公共卫生事件的持续性影响仍存,加之沙特和俄罗斯增产预期将至,原油随即再次回吐涨幅。期间原油波动虽较为频繁,但变化率始终在负值范围内。
4月12日,OPEC与非OPEC产油国达成石油减产协议。OPEC+将削减970万桶/日原油产出,虽略低于最初计划的1000万桶/日减产规模,但这也是OPEC+成立以来达成的最大规模减产协议。此外,OPEC+表示,预计全球原油减产行动自5月1日起生效,2020年原油减产量将超过2000万桶/日。
影响油价走势的因素
全球原油生产国以美国、沙特、俄罗斯为主导,2018年,美国石油产量占全球石油市场的16%,与沙特、俄罗斯持平。到2019年,美国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升至18%,分别超过俄罗斯和沙特的16%和15%,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见图2、图3)。美国不断上升的市场份额是在沙特、俄罗斯等国实施减产的情况下实现的。俄罗斯石油公司新闻发言人表示,减产协议对俄罗斯毫无裨益,只会让昂贵的美国页岩油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如果减产协议再度延长,将会使全球石油市场被美国页岩油占据,这是自虐行为。该发言人还补充说,除了美国,那些不受减产协议约束的国家也准备增产。
全球主要产油国间原油成本差异较大,根据金联创机构测算,目前沙特的原油成本约为10美元/桶,俄罗斯约为40美元/桶。虽然4月12日OPEC+达成石油减产协议,但布伦特原油及WTI原油并未出现报复性反弹。根据高盛预测,假设OPEC核心成员国5月份完全履约,而其他成员国履约率为50%,那么OEPC+5月份实际减产可能仅为430万桶/日,不及减产协议预期。
低油价波及美国页岩油企业,持续低油价也将提高美国推高油价的意愿(美国页岩油的成本约为35美元/桶)。根据海恩斯和布恩律师事务所的数据,仅在2019年前三季度,美国就有50家能源企业申请破产,包括33家油气生产企业、15家油服企业和2家处于油气生产中游的企业,这一数字已远远超过2018年全年的数据(2018年破产油气企业为43家)。如果后续油价持续低迷至40美元/桶,甚至35美元/桶,将导致更多美国页岩油企业陷入困境,美国推动油价反弹的预期将更为强烈。沙特与俄罗斯之间的石油价格战,将冲击美国页岩油产业发展,因此美国对油价不会采取坐视不管的态度,很可能施压沙特减产,或促使美国页岩油加入减产,最终实现全球三大产油国三足鼎立之势,届时国际油价将有望止跌回升。4月1日,美国页岩油企业Whiting Petroleum宣布,已经向法院申请破产,成为首家因为石油价格战申请破产的企业。
持续低油价将加大中国战略储备,从而提升原油需求。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原油进口首次突破5亿吨,达5.06亿吨,同比增长9.5%。从近几年进口量看,虽然原油进口量连年增加,基数不断扩大,但年进口量增速同比一直稳定在10%左右。根据中国现行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当挂靠油种价格低于40美元/桶后,国内成品油价格将不再跟随国际油价进行下调,对于国内炼厂而言形成政策套利机会。若油价进一步下跌,将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中国炼厂的原油采购,进而托底原油需求。业内人士测算,油价每下行10美元/桶,中国企业和居民将节省开支1070亿元。
综上,尽管OPEC及其石油生产盟友达成减产协议,但截至4月13日收盘,国际油价反弹力度仍不及预期,布伦特原油和美国WTI原油期货均处于历史低位,较年初分别下跌约53%和63%。如果后续国际油价仍处于低位区间,减产协议未能带动国际油价回归合理水平,那么OPEC+很有可能采取进一步行动以稳定市场。
国际油价下跌利好经济
一是,国际油价下跌利好于中国经济。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原油的依存度非常高,无论是工业生产、交通运营还是家庭消费等方面,每天的油料消耗量非常惊人。据美银美林估计,油价每下降10%,中国GDP增速将提高约0.15个百分点。所以,国际油价下跌,对抗“疫”中的中国经济恢复有利。目前全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不景气,国际油价出现大跌,可带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这样可对冲中国目前居高不下的物价,截至1月底,中国CPI价格已经达到5.4%,创下10年来新高。如果国际油价下跌,势必会拉低中国成品油价格,进而传导至各行业消费的方方面面,大幅拉低整体经济运行成本。
二是,国内成品油价下调重回5元时代。受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影响,国内汽柴油价格亦大幅下调,3月18日创下2008年以来的最大单次降幅,汽柴油每吨分别下调1015元和975元。全国平均来看,92号汽油下调0.80元/升,95号汽油下调0.84元/升,0号柴油下调0.83元/升。调整后,相关部门要加大市场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查处不执行国家价格政策的行为,维护正常市场秩序。
三是,国际油价下跌将带动口罩原材料成本下降,刺激相关货物需求。中国超70%原油消耗来源于进口,油价暴跌使得中国石油成本大幅降低,除汽油、柴油价格下调外,更为重要的是一系列以石油为原料的工业生产原料成本会降低,并直接带动产业链下游成本下降。以新冠肺炎疫情下最为紧缺的医用口罩为例,其核心上游原材料聚丙烯将直接受益于油价下降,后续乙烯、丙烯、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聚丙烯等原材料运输需求可能会有明显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