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先修路”是交通建设宣传家喻户晓的顺口溜,简明深刻地阐释出经济发展与交通建设的关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受制于地形的西南地区交通建设的生动表达。多年来,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由于交通成本太高而受到局限,要谋求进一步发展,交通问题必须解决。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部署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被摆在七大重点任务之首。
西南各省市立即组织力量研究部署,在以往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科学谋划、加快进度、提升质量,很快在3月17日召开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四川重庆党政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4月24日,川渝两省交通部门又签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运输服务一体化发展合作备忘录》西南交通建设迈入了“快车道”。此后,基建狂魔们开足中国速度,让巴蜀人民步履蹒跚在曲折出川道路上的时代从此一去不复返。
但与此相对的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大上快上给当地政府财政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因为基础设施的投资是带有长远性、公益性的,很难在短期内给财政带来增益。当下,新冠肺炎疫情给出口贸易带来了明显的损失,各个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无法在短期内恢复,不少自由贸易区已门可罗雀,沿海地区经济增量明显缩减。创造内需和激活内陆经济成为了带领国内经济摆脱萧条走向生机的“华容道”,能否用好有限的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创造消费需求,打造消费热点至关重要。因此,有选择地、精准地投资基础设施是各级政府必须认真调研、谨慎决策的战略任务。
令人欣喜的是,在交通建设催化下,西南地区航运交易结算、再保险、融资租赁、融资担保等交通建设衍生经济方兴未艾,以成渝双城经济圈和成都、川南、川东北、攀西经济区为代表的经济热区正悄然从蔓延的交通线上生长出来,火红的发展烈焰正从巴蜀大地上喷涌而出。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精准的交通建设为西南经济巨龙点亮双眼,象征乐观坚强的川号子一定会逆势高歌,唱出新时代的繁荣富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