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山东港口青岛港董家口港区顺利通过国家口岸办组织的口岸开放验收,标志着董家口港区正式成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
作为支撑青岛港货物吞吐量的重要增长极,董家口港区于2009年正式开工建设,规划面积72平方公里,码头岸线长约35.7公里,共规划建设120多个泊位,规划年通过能力5.3亿吨。港区深水岸线及港口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是国家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也是山东港口一次性规划陆域最大、泊位最多的综合性港区,更是山东港口未来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的重要支撑,就港口规模看,相当于再造一个“青岛港”。
董家口港区口岸开放工作的启动,始于2012年6月,在征询驻青岛口岸各检查检验单位同意后,2013年9月,青岛市政府向山东省政府行文,正式申请董家口港区对外开放。2015年3月,山东省政府将董家口港区口岸开放申请上报国务院,正式进入国家层面办理。2016年7月18日,青岛市董家口港区口岸对外开放获国务院批复,同意董家口港区对外开放,待口岸配套设施通过国家验收后正式对外开放启用。
据悉,为加快推进口岸对外开放验收工作,国家有关部门多次到青岛现场指导,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青岛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全力支持。山东港口坚持将口岸查验监管设施、公共配套与港口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合理布局、扎实推进。目前,董家口港区世界最大的40万吨矿石码头和30万兼顾45万吨原油码头等18个泊位已投产;建成堆场400万平方米,原油储罐446万方,通过原油输送管线,港区接卸的原油可直达山东潍坊及东营地区;港区公共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
董家口港区口岸正式开放以后,山东港口将站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上,抢抓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叠加赋能的历史机遇,加快董家口港区建设发展,打造世界领先的智慧绿色港、物流枢纽港、产城融合港、金融贸易港、邮轮文旅港,助力青岛以更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打造山东对外开放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