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余波难消,国内外环境变化不明的2020年,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举世瞩目的重大问题。
8月24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南海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要着眼长远、把握大势,开门问策、集思广益,研究新情况、作出新规划。
开门问策、集思广益
明年,我国开始实施“十四五”规划。前不久,总书记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切实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十四五”规划编制中来。
会上,9位专家代表先后发言,并对十四五规划编制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这9位专家代表是: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
参加会议的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对中国经济十分看好。他在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得来不易。但同时也要看到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持续爆发以及反复,都会给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除此之外,美国等国家的贸易政策以及对中国相关产业的恶意打压,也会给经济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对我们来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集中力量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我相信我们还是可以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来源。”林毅夫说。
以高质量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
“长期停滞,这是世界经济的一个新常态。”参会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这样判断。
蔡昉认为,全球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新冠疫情之后可能面临需求侧制约,使国际经济潜在增长率不能充分释放,导致下行压力更大。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提出国内国际双循环,就是为了要挖掘需求的潜力。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刚也认为,国内市场有巨大潜力,但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接下来,做大国内市场,这是主要目标之一。
事实上,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国GDP中出口只占比百分之十几,最高的时候也就15%,因此,国内经济至关重要。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告诉记者,座谈会上,他聚焦“十四五”,主要谈到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城乡和区域发展将成为重要问题。结合自身多年研究实践,他提出“十四五”期间,中国应发挥大城市都市圈的引领作用等建议。
“在座谈会现场,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新发展格局的论述既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也很好地纠正了一些误解,坚定了大家对发展的信心。”陆铭表示,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后,他进一步认识到当前中国要形成新发展格局,并不是要搞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要持续地深化改革,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其实从中国GDP的构成来看,中国已经形成了‘双循环’的局面。”
陆铭表示,研究显示,在“双循环”的背景下,大城市所引领的都市圈、城市群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只要解放思想,持续改革开放,必将形成新的增长极。
蔡昉表示,从“三驾马车”来看,当前外需仍然十分重要。我国还应该牢牢利用比较优势,同时利用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独特地位即连接性、韧性,坚定地不脱钩。
在国际产业链尚未恢复的当下,我国借助疫情防控的优势,转危为机,进一步扩大中国制造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持续上升同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给经济的联系会更加紧密,为其他国家提供的市场机会将更加广阔,成为吸引国际商品和要素资源的巨大引力场。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期间发生的最大变化来自于科技。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注意到,疫情推动了无接触/线下经济和技术的需求和发展,科技创新的大潮正在到来。他表示,未来要以5G为基础,关注人工智能技术(AI),推动物联网基础设施、“云”(数据中心芯片、服务器、数据中心、云服务等)、“管”(5G基站、通信卫星、智慧杆等)、“端”(工业互联网、车联网、5G移动用户)新基建的打造。
在24日这场座谈会上,总书记首先指出,要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他说,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而国内发展环境也经历着深刻变化。
△截至8月24日,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超过2300万例。这是位于瑞士日内瓦的世界卫生组织总部。
总书记提出:
◆ 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相较党的十九大报告,总书记为“发展”增加了“更为安全”这个定语,“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愈加鲜明。
◆ 要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他强调,要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 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这一要求更加紧迫。要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他尤其强调,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 要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他说,随着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改革也面临新的任务,必须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多的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要守正创新、开拓创新,大胆探索自己未来发展之路;要营造长期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要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涌流。
◆ 要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 要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应该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呈现出活力和秩序有机统一。
来源:华夏时报、新华网、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