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太仓到上海举办了一场2020沪太协同发展推介会,会上报料“嘉闵线太仓段项目将确保与嘉闵线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营。”
经常关注上海都市圈发展的朋友对嘉闵线不会陌生,这将是第一条上海延伸出边界的市域铁路。而拿下这个香饽饽的太仓即将成为第二座与上海通达同城轨交的城市。
这个月初,嘉闵线传来消息将于明年上半年开工建设。今年太仓相关市政领导多次对接长三角办、对接上海方,力争将嘉闵线太仓段同步建设。姿态主动、心情急切。在本次推介会上,更打出了“上海下一站 下一站上海”的旗号。
这类标语并不陌生。南通提出“上海北大门”“南通—上海下一站”;嘉兴建设“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张家港有“高铁赋能,沪港互融”……都想和上海唱好亲密戏。
近两年来,环沪城市争先对接上海的热情更甚。这背后不得不提长三角轨道交通一体化战略的推进,上海周边一些城市包括太仓、张家港、南通等直接从“地无寸铁”走向“高铁交汇”,包括已开通的沪苏通铁路一期、正在路上的北沿江高铁、南沿江城际高铁等。
明显,这一轮轨道交通建设重塑着环沪城市的区位格局。上海周边城市的野心和冲劲儿都被提了起来。谁才是上海最亲密的城市?过去,这个答案多半是率先与上海通达轨交的昆山。而现在,新一轮的竞争赛道已经开启。
太仓VS昆山
这次拿下同城轨交嘉闵线的太仓,与昆山类似,主要与上海嘉定区(汽车产业高地)接壤,以前昆山与上海之间既通高铁又连地铁,谈起同城化,焦点都在昆山身上,旁边的太仓多少有点灯下黑。“我们太仓是上海旁边一棵碧螺春,以前比较低调,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有太仓人告诉城叔。
的确,谁离上海最近?谁跟上海资源交换最方便?这个问题要被重新评估。
铁轨犹如城市的手臂,决定区域间链接的深度。从高铁角度,昆山最有优势,为17分钟,嘉兴与太仓为26分钟,张家港和南通分别为53分钟和70分钟。不过随着未来更多高铁线路开通,这些城市很可能都居于上海“半小时经济圈”。说实话,彼此差别不大。
更稀缺的资源是同城轨交,比如地铁,进站出站方便,车次也频繁,真正达到同城化。以前昆山独占鳌头多年,上海11号线直达昆山花桥,塑造了花桥的“睡城”地位。现在太仓新入局,独属于太仓和昆山赛道开场了。
值得注意的是,太仓有个后发优势。它接入的嘉闵线是市域快铁,而市域快铁开行速度要比地铁快,甚至可以达到一般地铁速度的两倍,并且停靠站点少。而嘉闵线不仅经过虹桥枢纽,也将通过换乘上海机场专线直达浦东。
进一步看,一体化的最终是城市群的连绵发展,从这个视角观察,太仓与昆山也正是离上海主城区最近的城市。南通尚且隔江相望,嘉兴相接上海远郊。太仓与昆山,难免一战。
昆山的优势在于,花桥就像一块小尖角嵌入上海嘉定腹地,现在花桥也是与上海人员交换最密集的沪外板块。不过,昆山主城区离花桥板块尚有距离。从昆山市政府驾车到上海人民广场约70公里。
而太仓在这方面做得很“绝”。城叔最近发现,太仓整个城市形态几乎是在贴着上海行政边界发展。
一般来说,地区的行政边界更容易成为欠发达地区,太仓这种把城市中心移到城市地理边界处的操作,非常少见,也可以说很有远见。
城市发展的形态不是一日之功,正如贝聿铭所说,一座城市最重要的不是建筑,而是规划。而太仓看似一声不吭,实则谋划已久。
现在太仓市政府到上海人民广场驾车为50公里,1小时内可抵达。还有朋友告诉城叔,天气好的时候,甚至可以在市政府附近大楼上看见陆家嘴的上海中心。
这两年太仓还有一个动作,大手笔在上海与太仓交界处打造“未来新城”娄江新城,不仅是居住,还把高铁商务、科教机构、高端制造等功能都放了进去,全方位大打同城对接牌。
谁是上海最亲密的城市?拿下同城牌的太仓是最有力的竞争者之一,而它现在,也不想低调了。
三张“大牌”
“高铁+同城轨交”的大礼包,让人不得不重审太仓价值。这个要与昆山和南通争上海“第一小弟”的十强县,除了轨交同城化上的新利好,它自身实力如何?如果拿不出独具一格的长板,也很难在强手如云的长三角赢得新一轮交锋。
对比来看,德企、科教、港口是太仓现在比较突出的三张牌。
昆山是台企高地。这一点大家比较熟悉,也是昆山的一大招牌。很多人不知道,太仓其实是德企高地。
从1993年第一家德企落户,到现在已有近370家德企,仅去年就有20个新的德资项目落户。《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也特别点出太仓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的发展。
更值得注意的是,德企的聚集已为太仓打下比较好的制造业基础。除了提升已规模化的汽配产业集群,太仓这两年还瞄准大飞机产业。
大家知道,航空制造是一个人才、技术、资本高度聚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太仓敢这么做,与德企打下的整个制造业底子、与上海越发便捷的交通都分不开关系。
应该说,还有一部分底气来自于太仓近年收割的新资源——科教平台。一所大学就是一座高能级平台,拓宽人才流入的血脉,新塑产业创新之源。
有人可能要问,县级市能有什么大学?基本不就是“老大”昆山有座昆山-杜克大学?实际上,在轨交一体化掀起的新区位格局中,已有名校开始在上海周边布局分校和研究院了。这一点,太仓跑在了前面。
近三年,西北工业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已建成。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明年都将投用。这意味着,太仓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拥有985大学的县级市。其中,西工大是搞航空产业的一把好手,现在航空产业园已有西工大长三角研究院租用的厂房,用于项目试验及制造。
更有意思的是,太仓将这两所学校都放在了娄江新城——一个有高铁、有同城轨交、还沿着上海边界建设的“未来新城”。
这里也是太仓对接上海的桥头堡,今年太仓成立了娄江新城建设指挥部,专门负责这块土地的高规格建设。看来太仓是要“死磕”对接上海的命题了。
另外,太仓还有一张“我有他无”的牌值得重视——太仓港。太仓是唯一邻沪又沿江的城市,注定了太仓港不一般的地位。今年开通的沪苏通铁路一期共9站,在太仓就设了三座站,其一就是太仓港站。
太仓港要参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分工协作,降低流通成本极为重要。这个月初有一则新消息:沪太通关一体化已全面落地。
这意味着什么?上海洋山港的货物经过太仓港进出口都实现一次申报查验及放行,联动接卸、视同一港。
在江苏太仓港的公众号上已激动地打出了“洋山港=太仓港”的标题。以后从洋山港进口再走水路直达太仓就方便多了。这对于太仓及更广腹地的企业,和太仓港本身都是一个提升发展的好机会。
就在10月底,苏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2020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为江苏省唯一。而太仓港正是苏州港口型物流枢纽的主要载体。
诸多利好加身,就像种了多年的树终于迎来了花期。太仓现在的高调出击,不是空穴来风。
太仓全市上下有一个共识,当下就是一个重大机遇期、关键发展期。在这样一个阶段,需要不断思考——如何将优势转为胜势?城市管理者如何为企业和市民优化环境、搭好平台?这一点太仓强调在“用户思维”和“客户体验”上下功夫。
就在17日发布的《赛迪营商环境百强县(2020)》中,太仓排名第六。无独有偶,18日太仓再次拿下第十四届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中县级市榜首,这也是它第9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自古以来便有“锦绣江南金太仓”之说,那么太仓,能否在新一轮对接上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答案显而易见。
来源:城市进化论(urban_evol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