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前11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超过29万亿元,同比增长1.8%。到目前,进出口已连续6个月实现正增长。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沿海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0.2%,自6月份同比增速开始转正以来,增速正在逐月提升。集装箱吞吐量全球第一的上海港同比增长15.7%,深圳港同比增长21.7%,青岛港同比增长10.7%。
青岛港
外贸行业“淡季不淡”
下午两点半,一艘从地中海航线归来的货船,即将停泊在青岛港,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公司副总经理张军,在现场调度着。
张军告诉中国之声记者,第四季度是外贸行业的传统淡季。往年这个时候,他与同在港口工作的妻子相对清闲,两口子可以有时间陪正在读初中的孩子。今年却大不相同。这个冬天,是在港口工作了近20年的张军,所经历的最忙碌的光景。
张军:“上一周我周六晚上要值班,周日白天要值班,也不是不想休,是要先处理完一些事情。连续一周每天的作业量就超过3万标箱,这是我们创造了新的记录。”
忙,忙得不着家。不过,比起上半年的没事儿可干,眼下这脚不沾地,却让张军心里格外踏实。
张军:“我们半年干了一年的活。疫情之初没有工作可干,那时候我觉得是更可怕的,反而天天忙我觉得更充实。”
张军接受采访
海运集装箱“一箱难求”
秋去冬来,被新冠肺炎疫情所严重冲击的一年接近尾声。张军这一年,也被疫情形势,截成了两半——上半年,在马里亚纳海沟;下半年,在珠穆朗玛之巅。
张军:“当时太多的不确定性,最早年初那时候我们还从国外买口罩。但是从5月份开始,整个生产全面恢复,也超出我们的想象。”
超出张军想象的,还有从未出现过的海运集装箱一箱难求。
张军:“我们到周五就全满了,周边租箱公司的箱子全部已经租出去了。现在国外受疫情影响,欧洲、美国这些港口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积压,空箱很多都回不来。”
海运集装箱“一箱难求”(来源网络)
生产企业保供应
南方中集公司总装班长王雷,和张军一样忙。作为全球集装箱生产的龙头企业,东莞市南方中集物流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的集装箱订单,已经排到明年三月份。总装班长王雷说,为了赶订单,一线工人从一班倒变成了两班倒,上厕所都要小跑。
王雷:“我们是两班倒,每个班是11个小时。每个班原来是80多人,现在有100多人。”
青岛中集特种冷藏设备有限公司
青岛中集特种冷藏设备有限公司也从三季度开始逐渐恢复订单。全力提产、保供应,这一态势预计会持续到明年一季度。
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粘君来:“经过了年中的一段时间的清淡,那个时候我们放缓节奏。但是从三季度开始就变得非常紧张,在全力地生产来保增长、稳生产。”
车间工人接受采访
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会长、中集集团副总裁黄田华接受中国之声采访时预测,集装箱短缺情况可能还会持续半年左右。
黄田华:“我们监控到,正常中国如果有50万新的集装箱,在码头或者港口待用,是一个完全健康的状态,但目前偏紧一点,大概30万新箱的库存。我预计可能在未来三个月或者半年,这种略显紧张的平衡会有一个持续,这大概是目前行业的趋势。”
一艘艘船舶,满载着中国制造,从神州起航,为全球民众带去清洁的生活必需品,也为全球经济的复苏带来了希望。
国内港口保安全
生产企业保供应,国内港口保安全。张军告诉中国之声记者,做好疫情防控是他每天最牵挂的事情,因为要保证从中国出去的每一个集装箱里的每一件商品,都是干干净净的。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海外民众的生命健康负责。
张军:“只要我们措施到位了,完全能够避免发生感染。我们现在也是冷链专班,每5天就要核查一次,我们的装卸一类人员,每14天都要检测一次。”
指挥员现场强调防疫工作
20年的坚守,是岗位也是家庭
港口的工作不分昼夜。每年的春节,张军几乎也都是在港上过,即将到来的春节,张军知道,只会更忙。
张军:“因为船舶是没有节日之分的,国外的船舶公司也不过春节,每年的春节几乎都在港上过,可能过了初四、初五才有休息的时间。20年都在这个岗位,这是岗位也是自己的家庭,哪台设备有什么状况,哪个泊位有什么情况,哪个堆场的哪个角落是什么情况,都在自己心里。”
傍晚的港口(来源网络)
展望十四五,超越世界知名自由港
凌晨一点,进出青岛港的船只依然穿梭。每天下班前,张军都愿意回头看一眼这样的景象。
张军:“前一段时间,我们国家刚签署RCEP协议,像青岛作为离中日韩最近的一个港口,我们的发挥潜力还是比较大的。十四五我们的方向对标釜山、新加坡,对标一些世界知名的自由港。随着山东港口的一体化的改革发展,我们很快会赶上他们,超越他们。”
张军相信,那一天,来得不会太晚。那时候,孩子该读大学了,会像离港的远洋船舶一样,坚定、稳健地越走越远。
青岛港
中国之声短评:
从“箱等船”到“船求箱”,从需要进口物资到出口贸易旺盛。这不仅体现了我国的防疫举措行之有效,也体现了我国完备工业体系的坚实力量。在上下一心,共同战“疫”的人民力量下,我国率先实现复工复产。
今年下半年,中国出港货轮持续爆舱,港内集装箱供不应求,这背后体现的是我国外贸的逆势走强。疫情下,我国展现了一个大国的担当。面对集装箱短缺的情况,中国作为生产大国,加大了集装箱的生产力度,越来越多中国制造的集装箱,正乘坐着一艘艘货轮走向世界,在全球货物贸易量持续萎缩的背景下,中国外贸有力提振了全球贸易与世界经济复苏的信心,成为全球贸易的“稳定器”与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引擎”!
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风雨兼程、勇毅前行,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发展稳定转好,生产生活秩序稳步恢复。新消费引领新需求,新需求创造新供给:线上经济火爆,乡村民宿走俏,大型基建设备脱销,展会经济“这边风景独好”……
这些,正是国内经济加速恢复、持续向好的刻度。这些,正是中国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标尺。中国之声推出特别报道《逆风飞扬》,记录非凡的2020年我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为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所做的努力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