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小米创始人雷军的著名金句中,这句流传最广。而更重要的问题是:风从哪里来?
3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外公布。全文共十九篇,六十五章。指向交通建设、科技发展、环境保护领域,或许会刮起大风。到风向在今年尤其重要。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新冠疫情之后中国经济重回发展正轨的关键之年。
以下,「企界」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梳理了交通建设、科技发展、环境保护领域的内容。
交通建设 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实施制造业降本减负行动。推动工业用地提容增效,推广新型产业用地模式。允许制造业企业全部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规范和降低港口航运、公路铁路运输等物流收费,全面清理规范涉企收费。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立足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巩固提升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船舶等领域全产业链竞争力,从符合未来产业变革方向的整机产品入手打造战略性全局性产业链。
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进各种运输方式一体化融合发展,提高网络效应和运营效率。
1)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加强出疆入藏、中西部地区、沿江沿海沿边战略骨干通道建设,有序推进能力紧张通道升级扩容,加强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
2)构建快速网,基本贯通“八纵八横”高速铁路,提升国家高速公路网络质量,加快建设世界级港口群和机场群。
3)完善干线网,加快普速铁路建设和既有铁路电气化改造,优化铁路客货布局,推进普通国省道瓶颈路段贯通升级,推动内河高等级航道扩能升级,稳步建设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和货运机场,积极发展通用航空。
4)加强邮政设施建设,实施快递“进村进厂出海”工程。
5)推进城市群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加快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建设,构建高速公路环线系统,有序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发展。
6)提高交通通达深度,推动区域性铁路建设,加快沿边抵边公路建设,继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善道路安全设施。
7)构建多层级、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体系,优化枢纽场站布局、促进集约综合开发,完善集疏运系统,发展旅客联程运输和货物多式联运,推广全程“一站式”、“一单制”服务。
8)推进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
9)深入推进铁路企业改革,全面深化空管体制改革,推动公路收费制度和养护体制改革。
强化流通体系支撑作用。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发展冷链物流,统筹物流枢纽设施、骨干线路、区域分拨中心和末端配送节点建设,完善国家物流枢纽、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设施条件,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发展高铁快运等铁路快捷货运产品,加强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建设,提升国际海运竞争力。优化国际物流通道,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
拓展投资空间。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公共卫生、物资储备、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1)推进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2)面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国家水网、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星际探测、北斗产业化等重大工程,推进重大科研设施、重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公共卫生应急保障、重大引调水、防洪减灾、送电输气、沿边沿江沿海交通等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
科技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
1)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以国家战略性需求为导向推进创新体系优化组合,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
2)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在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基础核心领域,制定实施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
3) 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应用研究带动,鼓励自由探索,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重点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
4)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大湾区、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适度超前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提高共享水平和使用效率。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国家科技治理体系,优化国家科技计划体系和运行机制,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
环境保护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和稳定性,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整体改善。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精准、科学、依法、系统治污,协同推进减污降碳,不断改善空气、水环境质量,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风险。
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实现所有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证核发,推动工业污染源限期达标排放,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完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规划纲要》覆盖的时间更长,视野更加深远、广阔。交通建设、科技发展、环境保护领域开启新征程,需要全面树立新思维、明确新路径,《规划纲要》释放的国家战略信号令人期待并充满信心,相关行业大有可为。【企界】将持续关注“十四五”期间基建、重装、港口、航运等行业的央企及大型国、民企的动态,坚守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