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海5”在E9管节施工海域清淤作业
在深达37米的水下,由公司万方耙吸式挖泥船“浚海5”轮以及被誉为“深海吸尘器”的定点盖章式专用清淤船“捷龙”轮联合出招,终于让这个长165米的庞然大物在几次遭遇回淤的情况下,有了安稳的“住处”。
“这是我加入深中通道项目建设以来,工期最为紧迫,在大挖深、强回淤等不利情况下,干得最漂亮的一仗!”公司深中通道项目总工廖曾平激动地说道。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长约6.8公里,沉管段长约5公里,由32节沉管组成。其中E9管节最大清淤深度达37米,相当于13层楼的高度,施工现场地处珠江口繁忙水域,受汛期以及独特的水文条件影响,致使基槽回淤强度变大。
面临清淤施工大挖深、强回淤、扰动大等难题,项目团队齐心协力,用10天时间顺利完成E9管节基槽清淤施工任务并通过验收,为深中通道岛隧工程沉管的浮运安装抢下了宝贵的施工时间。
窗口期不容错过!
“4月8日完成E9管节基槽清淤施工,为E9管节在4月20日浮运安装创造条件,这个窗口期绝对不能错过,是我们不可逾越的‘红线’!”项目副经理马定强在项目碰头会上强调。
但项目团队不得不面对现实:E9管节基槽属于沉管隧道工程最深处,回淤强度是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的2-3倍。
“越是困难面前,我们越要发挥担当精神,我们要尽一切努力,为沉管安装保驾护航!”4月2日在E9管节清淤施工专题会,共产党员、项目总工程师廖曾平立即部署安环部做好现场警戒船的施工警戒,驻船工程师及时分析反馈施工工效,测量部做好清淤施工前后水深测量、泥浆密度检测和RTK定位检核等质量保障工作……
集合力闯难关
3月28日,船身长达130多米,宽25米,满载排水量堪比一艘轻型航空母舰的“浚海5”轮正式进入E9管节施工水域。而此次清淤的范围包括E9-E11沉管的边坡及基床,东西向长不到500米,南北向宽度不足400米,这对“浚海5”来说,如同在狭窄的公路上开大卡车,真的是一门“技术活儿”。
“浚海5”正在进行清淤作业
“这次施工,比夜间在盘山公路开车的风险还大!正常人走在坑坑洼洼的路上都容易摔跤,更别说是在水深近40米的海底进行清淤施工作业了。这对耙头下放的高度及精度的控制要求极高,好比一个人左手画方、右手画圆,双手需要时刻调整两个耙头下方的高度,稍不留神可能让耙头触底,影响船舶施工安全。” 经验丰富的黎汉庭船长表示一定要慎之又慎。
在认真分析了水文气象后,项目团队充分结合多年的施工经验,决定利用平潮或低潮时段进行清淤,特别是在夜间风力小、流速小的黄金作业时间,既保证了清淤施工效果,还可以在狭窄的施工水域内利用“双耙齐下”的方式提高清淤效率。
测量人员利用泥浆密度仪进行密度检测
施工船舶上的仪表盘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彩色线条,船长介绍道:“这里不同颜色的线条,显示的是船舶在不同水深条件下的航行轨迹,这套系统就像是船舶在深海里的‘眼睛’,现场清淤效果一目了然。”
“浚海5”顺利完成E9沉管东边基槽清淤施工,撤出该管节海域后,“捷龙”轮于4月3日正式进驻施工作业,主要负责距离钢封门前60米的清淤施工任务。
“捷龙”轮长达62.3米的桥梁架及新型多功能清淤吸头适用于不同工况作业,可实现深水深槽“定点盖章”式高精度清淤。“我们可以通过吸头水下3D姿态显示系统清晰观测到水下作业情况,可有效保护已沉放的E8沉管,又有效解决了海底‘看不见’的难题”。“捷龙”轮船长赵江向记者介绍到。
拥有着先进的深海清淤设备,然而大自然还是给项目团队来了一个“下马威”。据4月4日最新测量数据显示,E9基槽槽底又出现大量回淤。
驾驶员正在进行”盖章式“清淤操作
“‘捷龙’轮再清一遍,测量人员做好准备,由每天一测改为每天两测,实时关注清淤质量。”廖曾平当机立断。
4月6日,正在紧张清淤的“捷龙”轮主液压油管突发故障,导致吸头无法进行清淤作业。共产党员、代船长刘志平和轮机长杜文枝立即组织船员冒着近40摄氏度的甲板温度抢修,在经过两个多小时惊心动魄的抢修战后,顺利完成主液压油管的修复和检测工作。
4月8日,经历了“捷龙”轮来来回回的三次“清扫”,检测结果显示E9沉管隧道基槽清淤施工符合验收标准。连日奋战的中交广航局建设者们终于松了一口气,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他们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