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地处渤海湾西端,坐落于天津滨海新区,是京津冀和“三北”地区的海上门户、雄安新区的主要出海口,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海陆交汇点、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和服务全面对外开放的国际枢纽港。2020年,天津港集团完成货物吞吐量4.35亿吨,居世界港口第九位;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835万标箱,居世界港口第八位。
如果把天津港近70年的奋斗历程放到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史坐标中审视,给人的启示是: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不断取得跨越式发展。天津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港口取得的巨大成就,就是有力证明。
1951年8月,中央决定修建塘沽新港,仅用1年多就完成了天津港第一期建港工程。1952年10月17日,天津新港举行盛大的开港典礼。重新开港一周后的10月25日,毛泽东主席来到天津新港视察,擘画了“我们还要在全国建设更大、更多、更好的港口”的宏伟蓝图。
上世纪70年代初,随着中国与世界经贸往来日渐密切,港口货运量快速增长。1973年9月,“渤海1号”轮由日本神户开往天津港,我国第一条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开通。1973年,周恩来总理发出“三年改变港口面貌”的号召,天津港第三期大规模扩建工程拉开序幕。6年间,新改建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25个,实现了5万吨级巨轮自由进出港口。1974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由此奠定了我国北方枢纽港的地位。
1981年,中国第一个专用集装箱码头在天津港建成投入使用。1984年4月,国家开放包括天津在内的14个沿海城市。1984年5月7日,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天津港在国内沿海港口中率先实行“双重领导、地方为主”的体制改革和“以港养港、以收抵支”的财政政策。1988年,天津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109万吨。自1993年起,天津港货物吞吐量连续四年实现千万吨级递增。进入新世纪,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天津港参与经济全球化发展,2001年成为我国北方第一个亿吨级大港,跻身世界港口20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港集团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推进港口转型升级、企业提质增效,厚植发展优势,集装箱吞吐量由1410万标准箱增长到1730万标准箱,稳居全球集装箱港口前10强。
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港时强调:“经济要发展,国家要强大,交通特别是海运首先要强起来。要志在万里,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疫情冲击,天津港集团抢抓我国加快天津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的新机遇,跑出世界一流港口建设加速度。生产数字逆势上扬,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83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6.1%;环渤海集装箱运量突破10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67%;集装箱海铁联运突破8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42%……多项数据增幅位居全球主要港口前列。
主动担当作为,服务复工达产。全力以赴抢卸疏运疫情防控物资,优先确保航天航空等龙头产业物流运输,推进铁路班列恢复常态化运行,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高效解决冷藏箱滞港难题,整体通过能力较年初翻一番以上,严防进口冷链食品疫情输入,保证百姓餐桌安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产经营,货物吞吐量突破4.35亿吨,同比增长2.4%,粮食、化肥等实现同比强势增长。
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天津港与国内外先进技术企业合作,打通传统人工集装箱码头无人自动化改造的关键堵点,今年1月17日成功实现全球首创集装箱传统码头全流程无人自动化改造升级项目全面运营。一项项“首创”夺人耳目:全球首次实现25台无人驾驶电动集卡规模化整船作业,全球首个成功应用5G通信技术、北斗卫星导航等前沿科技的港口,全球首个港口自动驾驶示范区获批建设……
打造世界一流绿色港口,推行绿色生产模式,加快运输方式转型升级。在全国率先实现煤焦100%铁路运输的基础上,推进矿石与煤炭双重“钟摆式”运输,“散改集”完成17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80%。26个泊位实现岸基供电全覆盖,自有船舶岸电和低硫油使用率100%。大力推进LNG(液化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应用,加快实施港口机械清洁化改造。
深度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深拓“一带一路”建设航运网络,开辟9条集装箱班轮新航线,实现外贸集装箱船舶整船换装零的突破,天津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迈上新台阶,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支撑、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支点、陆海深度融合重要平台、现代化国际航运枢纽的定位更加凸显。
2021年一季度,天津港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46.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0.4%,创出历史同期最高纪录;完成货物吞吐量1.1亿吨,同比增长14.9%。
天津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褚斌表示,天津港集团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世界一流绿色智慧枢纽港口建设,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