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汩汩清水、滋润大地、哺育万物。打开中国水资源分布图,黄淮海流域人口、经济总量占到全国的35%,水资源量却只占7.2%。
▲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8%。南方地区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北方地区仅占19%;北方地区水资源供需紧张,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达到了48%。
如何破解“北缺南丰、分布不均”的困局?
1952年,毛泽东在视察黄河时,首次提出了南水北调的伟大设想。他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规划论证,最终从50多种方案中选出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
2002年12月,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
2013年11月,东线一期工程通水,自扬州江都水利枢纽取长江水,供水范围涉及江苏、安徽、山东三省。2014年12月,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从丹江口水库取汉江水,向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供水。
宏伟设想 世纪工程——南水北调工程
世界规模最大、距离最长、受益人口最多、受益范围最广的调水工程,也是极端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解决工程建设领域许多世界级难题,又要统筹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因素。
如今南水北调规划最终调水448亿立方米相当于一条黄河的水量。
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建设这一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离不开数十万建设者的辛勤劳动。
离不开移民的巨大奉献
“南北共饮一江水”。如今,在北京城区每10杯水中,就有7杯是来自南方的清水。河北500多万人告别了长期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
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
连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的南水北调工程构成了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
△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
截至今年4月初
南水北调也为北方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
中线工程向沿线开展生态补水超过54亿立方米,华北部分地区地下水水位止跌回升,北京的地下水水位自2016年以来累计回升超过3米……
持续筹划,造福人民。万里水网,千秋大业。要建设一个跨越中国版图米的调水工程谈何容易?
南水北调清如许 国之重器润民生
淅川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所在地,洁净清澈的南水从这里出发。
丹江口水库是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大坝加高工程是重要环节之一。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大坝加高工程,加高工程是在原有坝体上进行混凝土培厚加高,包括混凝土大坝和心墙土石坝加高。新老混凝土的接合是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的技术关键,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发明了成套混凝土大坝加高施工技术。
大坝加高工程完建后,坝顶高程由目前的162米增加到176.6米,坝顶轴线长3442米,正常蓄水位由157米抬高至170米,可相应增加库容116亿立方米。
这就意味着来自丹江口水库的汩汩清水不再需要泵站逐级提升,便能一路自流到达北京。
滔滔江水一路北上水道穿山越岭经过了陶岔渠首枢纽。
▲中国电建所属中国水电十一局参建的陶岔渠首枢纽是中线工程的“水龙头”,丹江口水库的副坝,集引水、灌溉、发电、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担负着向北方京津冀等地供水任务。
丹江清流自陶岔渠首引出后经明渠跨越湍河湍河渡槽工程。
▲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承建的湍河渡槽工程是湍河渡槽工程是目前国内同类工程中跨度最大,单跨过水断面最大、单跨重量最大的输水工程
沙河渡槽
▲沙河渡槽位于湍河渡槽下游,被称为“世界上综合规模最大”的渡槽工程,渡槽内径9米,单跨跨度40米,最大流量420立方米每秒。
经过“万古黄河第一隧”穿黄工程。
伴随着隆隆的轰鸣声,盾构机自黄河北岸竖井始发,向南岸掘进施工,刀盘日夜不休地旋转,一次性洞穿黄河,两条内径达7米的巨大的隧洞,逐渐出现在世人眼前。
▲中国电建中国水电七局、中国铁建中铁十六局参建的穿黄工程竖井为大型圆筒结构,是国内最深的调水竖井,内径16.4米,井深50.5米。
▲中国中铁所属中铁电气化局、中国铁建所属中铁十六局、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参建的穿黄隧洞工程,是国内穿越大江大河直径最大的输水隧洞,单洞长4250m,包括过河隧洞和邙山隧洞,南北两岸渠道长分别为4.63千米和9.97千米。
自此南来之水终于跨越黄河天堑得以继续北上,最终进入城市的各大水厂或经京密引水渠反向注入密云水库。
根据规划南水北调工程三条线路建设时间约40~50年。今年3月公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动南水北调东中线后续工程建设,深化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方案比选论证。
南水北调既是一条调水线,也是一条生命线,见证的是中央企业整治山河的雄浑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