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为了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中央企业大力开拓水务环保、生态治理等新业务
以实际行动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治水方针,用责任担当回应群众关切,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持续助力改善人居生活。
本期【企界】绿色环保专题,为您带来央企们的治水答卷。
治水先节水 均衡水资源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持续加强建筑节水技术创新,助力推动用水方式进一步向节约集约转变。
南京市浦口区桥林自来水厂一期EPC项目
江苏省最大最先进的超滤膜饮用水厂,创新建立内部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对清洗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厚循环使用,利用率超95%。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扩建工程(Ⅱ标段)
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减少现场湿作业,对比传统工艺节水约60%;校园内设置雨水回收系统,将雨水用于园区绿化浇洒和道路冲洗;在园区垂直绿化设置滴灌方式进行灌溉,用水量小。
水的承载空间决定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空间,做好城区段绿化带建设对维护城市水源安全发展影响深。
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生态保护PPP项目
项目19个主题园区中12个节点公园已经开园,国家方志馆南水北调分馆、南水北调第一楼正在建设中。既保障了“一渠清水永续北送”,又在市民的家门口建成了一座国家AAAA级景区。
绿色工程解决民生问题,增强赣江中下游地区防洪、灌溉能力,为革命老区提供清洁能源。
江西赣江井冈山航电枢纽项目
在江西赣江井冈山航电枢纽工程建设中,建设者根据淹没影响区、浸没影响区的水田和旱田采用了分区抬田施工控制系统,有效地减少了水土流失。
在耕作层回填完毕后,对抬田区进行修复,恢复了田间格局及水系运行,保证了复耕后田间作业方便。
系统治理 下好水域修复“一盘棋”
立足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统筹自然生态各要素。在今日的乌梁素海,烟波浩渺,水天一线,绿苇摇曳,飞鸟翔集……
2019年4月16日中建一局建设者们正式进驻乌梁素海打响了艰苦卓绝的生态修复战
乌梁素海生态修复试点工程
通过荒漠化治理稳固沙丘、林草修复改善区域土壤及气候条件,巩固治沙成果;
通过修复矿山环境遏制地表水土流失,保证植被覆盖度,减少区域土壤沙化;
通过海堤治理还原水体生态,保证水体安全。
山川之畔,城市已经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主要承载地,如何更有效地系统治理城市水系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庆阳海绵城市建设项目
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湿陷性黄土地质情况进行科技攻关,构建九大系统;3年下来基本实现了试点区域内90%的雨水不外排,径流污染削减率达到60%,雨水利用率达到30%以上。
中交三航局清水塘老工业区产业新城整体开发PPP项目
湘江流域治理湖南省“一号工程”的重点项目,以“产业转型、生态修复、品质提升”为目标,形成了“循环工业园、生态霞湾港、靓丽清水湖”的整体格局。
治水智能化 探索科学治水“新路径”
从“治水”到“智水”,探索水利建设的科技手段。
中交上航局嘉兴南湖水环境修复项目
自主研发智慧水务平台,整合南湖水域及汇流水域、水环境质量监测、水文、钢坝实施监控等数据,构建于一张图的水务综合信息可视化平台。
擦亮红色嘉兴的绿色名片,入夏以来,嘉兴市民走在南湖岸边,远观湖面碧波粼粼、白鹭低翔,近看水下“绿色森林”摇曳多姿、鱼群往来翕忽。
助力乡村振兴,智慧运营系统,切实提升农村污水治理质量。
农村污水治理终端设施数字化智能运营系统
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环境、农村污染治理运营智能化案例,该系统目前已覆盖全国4000余个站点,3000余个村镇,服务20余万农户。
“智水”工程中少不了这些科技小妙招~
国内第一座工厂化的污泥处理厂,处理后的底泥“变废为宝”被制成陶粒和各类建筑材料
红外相机、管网全地形机器人、三维激光扫描仪、地质雷达等先进技术装备纷纷登场。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守护美丽中国,共建和谐生态。工程建设应始终把绿色发展,作为“国之大者”摆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