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全球疫情防控最为得力的经济体,全球最大的商品生产国,全球需求的35%以上需要中国提供。而海外各国仍在与疫情作斗争,无力发展经济之时。中国海运行业迎来了历史性机遇,行业爆发式增长正在逐步兑现。作为国内领军的海运企业,中远海控(601919)吸引了所有人的关注。
波罗的海货运指数连续升高
由于IMO(国际海事组织)新的技术能效标准执行,对现有运力产生诸多限制。今年以来,造船厂订单大幅增长。受运力短缺等因素影响,海运价格走高。据海运网消息,赫伯罗特、地中海航运公司、中远海运、Matson、神原汽船等多家船公司宣布,从6月中旬后开始新一轮的费用调涨。
赫伯罗特宣布,从6月15日起大幅上调亚洲到北美运费,小柜涨2400美元,大柜涨3000美元。中远海运宣布,从6月10日起,对远东地区至欧洲、地中海地区的航线,上调旺季费用800美元/TEU。
与此同时,海外多国疫情仍严峻,港口人工不足,集装箱港口积压问题仍然严重。另外叠加苏伊士运河堵塞等事件,继续冲击着亚欧等航线运价,不断推动集装箱运价续创历史新高。DSV Panalpina航空和海运执行副总裁Henrik Nielsen认为,到明年春天,集运市场运力将恢复正常。到2022年第二季度,集装箱和集装箱船舶的供给都将增加,但运价未必会大幅下降。
中信建投认为,20年船龄以上的老旧船占比达7.8%,这些运力受制于IMO新的技术能效标准,或面临大规模拆解。静态测算实际运力未来3年仅增长10%,年均增速不到3.3%。在供应链紧绷的情况下,运价或持续维持高位。
吞吐量世界第一
作为集装箱规模排名全球前三的船队,中远海控主要经营国际、国内海上集装箱运输服务及相关业务。目前经营278条国际航线(含国际支线)、54条中国沿海航线及80条珠江三角洲和长江支线,所经营的船队在全球约105个国家和地区的352个港口均有挂靠。
中远海控旗下两大板块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公司坚持落实集装箱运输服务全物流产业链的协同与发展,在发展船队的同时,积极投资港口码头业务,不断夯实运力航线网络竞争优势、关键资源控制优势。通过港航协同优势的持续发挥,有效平抑周期性风险,推动两大板块持续发展和公司整体盈利能力不断提升。
公司凭借“中远海运”和“东方海外”两个集装箱运输服务品牌在全球网络、数字化能力和物流布局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协同融合,不断增强双品牌主业优势,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航运网络支持、更差异化的产品服务,以及更数字化的客户体验,加快实现规模优势向客户服务优势的转变,实现双品牌价值最大化。
截至2020年底,公司经营的集装箱船队规模为536艘、307.36万标准箱,较2019年底增长3.6%,运力规模继续位列全球第三;中远海运港口在全球36个港口经营210个集装箱泊位,总设计年处理能力达到1.36亿标准箱。
中远海运港口的码头组合遍布中国沿海的五大港口群、欧洲、南美洲、中东、东南亚及地中海等主要海外枢纽港。截至2020年末,中远海运港口在全球36个港口营运及管理357个泊位,其中210个为集装箱泊位,总年处理量达约1.18亿标准箱。
公司2020年订造了12艘23000TEU型集装箱船舶,有力保障了未来公司自营船队的持续发展。同时,持续推进全球化码头布局,据德鲁里2020年报告显示,中远海控旗下集装箱码头2019年总吞吐量排名蝉联世界第一。公司充分发挥整体规模优势,持续提升服务品质,保持服务产品在标准化、专业性,以及低成本等方面的竞争优势,能更好满足客户多元化的运输需求。
2021年预期净利润775亿元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国际贸易形势陡然发生转变,海外市场对日常生活用品及医疗器械防疫物资的需求大幅增加,由此拉动了国内出口的增长。聚焦集运业务的中远海控,等来了“好日子”。
2020年报显示,中远海控集运业务完成货运量2634.45万标准箱,较2019年增长2.35%,尽管业务量增幅不大,净利润却大幅增加。中远海控实现归母净利润99.27亿元,同比增长46.7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95.93亿元,同比增加80.08亿元,增幅高达505.10%。到了2021年1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48.43亿元,同比增长79.5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4.52亿元,同比增长5200.62%,扣非后净利润更是同比猛增202倍。
中信建投交运首席韩军发布研报称,再次大幅上调中远海控预期,预计中远海控2021年营业收入2841亿元,同比增长65%,净利润775亿元,同比增长681%。
中远海控持续巩固集装箱航运、码头运营管理及相关业务,完善航运价值链。通过协同和精益管理,不断提升集装箱航运和港口服务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推动主业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实现企业效益、企业价值和股东回报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