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港四期项目是长江流域首个堆场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拥有无人操作、无人驾驶集卡和远程视频监控等功能。中交三航局供图
太仓港,始兴于隋唐,曾是郑和七下西洋起锚地。26日,由中交三航局承建的江苏苏州太仓港四期项目完工并通过交工验收,标志着其成为长江流域首个堆场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太仓港以前叫刘家港,曾拥有“六国码头”“天下第一码头”等美誉,是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但是明朝以后,港口逐渐沉寂。1992年初,地方政府再次开发太仓港。现在的太仓港是中国内河第一大港——苏州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长江航线数量最多、密度最大、覆盖最广的港口。
太仓港四期项目位于长江下游南支河段上段白茆沙水道南岸,与崇明岛隔江相望,港区水路距吴淞口约38公里,陆路距上海市中心约50公里,距苏州市区约75公里。项目建设主要包括水工段和陆域段,其中水工标段码头长度1292米,建成了4个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水工结构按靠泊10万吨级集装箱船设计)及相关配套设施,设计年通过能力200万标箱,此前已完成交工。
当日交工验收的是太仓港四期项目陆域段,总面积为91.4万平方米。其中,自动化重箱堆场占地42.95万平方米,主要布置重空箱堆场、道路、生产辅助区等,系统建设复杂,科技含量高,建设难度也很大。
为确保后期港口实现无人操作、无人驾驶集卡和5G基站、远程视频监控等功能,码头堆场建设道路被轨道梁分割为一个个小区段,无法组织大面积道路施工。同时,配套的码头电气、控制系统等布置复杂,给项目施工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中交三航局太仓港四期项目经理戴志培说:“面对自动化堆场带来的挑战,项目施工过程中将轨道梁沉PHC管桩以及地下管线施工作为本工程的关键工序,同时主动利用信息化施工管理技术进行攻坚项目困难点。”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推行工艺标准化管理,利用GPS+北斗定位系统,确保2656根桩基正位率达100%。除此之外,项目部还在码头构件的桩基、横梁、纵梁等关键部里埋设传感器,实时掌握码头结构安全运行状态。此举在全国码头建造中尚属首次,填补了水运行业建管养一体化管理方面的空白,为进一步深化研究高桩水工结构设计理论并完善相关行业标准提供依据。
“中交三航局在太仓港区的建设史已近30年,当地已累计建成各吨级泊位近90余个,中交三航局承建或参建的码头数量超九成,中交三航局是太仓港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太仓港四期项目书记徐小军表示。太仓港四期项目投产使用后,可使太仓港集装箱通过能力提升近50%,总吞吐量将达到700万标箱,到2035年或将达到1000万标箱,太仓港将在长三角地区的发展中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