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运去哪”获得巨额融资,是否意味着航运电商已迎来爆发式增长机会。
7000万美元、C轮、红杉资本领投,国内航运科技领域最大一笔单轮融资……
6月11日,一站式国际物流在线服务平台“运去哪”宣布了其C轮融资进展。据悉,本轮融资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Coatue联合领投,源码资本跟投,多维海拓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2014年航运电商乘着网络技术热潮悄然崛起,首度迎来‘风口’,经过几年的扩张发展,有些平台消失了,有些转型了,到了2018年,质疑之声已此起彼伏。而现如今,‘风口’又一次不期而至。”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航运信息化研究所所长徐凯的这番表态,或许是对当下,航运电商发展环境最准确的诠释。
不过头部公司获得巨额融资,并不意味着航运电商再一次迎来“全面爆发期”。资本的冷静,客户对服务的更高要求,头部企业的强势发展以及经历了野蛮生长之后的“阵痛”,都将是众多电商平台越不过的“坎”。
爆发之后 去劣存优
“从目前来看,市场上的航运电商平台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以船公司主导的航运电商平台,另外一种为第三方主导的,如传统货代企业、互联网企业建设的航运电商平台。从近两年的发展来看,后者的发展进入了‘沉默期’。”上海锦昶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平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作为互联网产业的一部分,资本的认可也能在某种程度上,被视作是航运电商发展前景的保证,融资的频率和额度能直观表现航运电商发展的现状。
2015-2016年,是国内航运电商平台融资的高峰。
《中国航务周刊》记者通过检索发现,2015年,包括奥林科技(大掌柜)、运去哪、环球货联、航运城、维运网、易舱网、中国船期网等多家航运电商平台获得融资,融资金额至少1000万元人民币起,而“运去哪”的融资额度高达数千万美元
“但经过市场数轮‘洗礼’后,多个平台在业务端几近销声匿迹,部分企业转型成为软件服务供应商,甚至有企业已经破产。”宋平表示。通过调查,包括航运城、环球货联、中国船期网在内的多个航运电商平台已经不再提供服务。
平台间的同质化竞争和头部企业的强势,是当前我国航运电商企业发展绕不过的“坎”。
事实上,大部分航运电商企业的初衷,都在于改变从承运方到各级货代再到货主之间的信息传递与沟通问题,建立一个高效、透明、扁平的沟通模式。但是在后续的发展中,这一设想的实现却又困难重重。
多位业内人士普遍反馈,因为交易场景的多元化,第三方平台无法获得舱位和运价保证、对供应商压价频繁、盈利模式不清晰、体验较差等问题,再加上当前技术并无壁垒与屏障,平台层出不穷,导致大部分航运电商平台最终沦为“货代黄页”。
此外,资本在“围猎”之后的退场,也是多个平台没落的主要原因。
国内顶级PE德同资本合伙人陆宏宇此前向《中国航务周刊》记者表示,投资界有一条著名的“赛道”理论,具体来说,在投资某家企业之前,资方会首先考量该企业所处的行业状况,其次,会在行业中选择符合投资逻辑的企业。
“比如,我们会选择投资这个行业市场份额排名前三的企业,壮大它们的实力。如果后来者并无颠覆性的创新举措,那么必将会在这个市场中失去立足之地。”陆宏宇称。
尽管航运电商领域被视作航运去中间化的未来,但头部平台在得到资本支持,迅速发展壮大后,将进一步挤占市场份额,小型平台就此失去市场,生存愈发艰难。
壁垒之外 服务主导
对于当下的航运电商平台来说,面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构建起自己的壁垒。当前发展较为顺利的几家平台,也都在船公司资源、技术实力、服务创新等方面颇有建树。
以泛亚电商为例,一方面具备船公司资源优势,另一方面,也在努力提升自身服务能力。
据泛亚电商技术负责人邱卫东介绍,泛亚电商主要面对的是中小型客户,当价格公布到平台之后,即为最终运价。
“我们会给客户真正公开,透明,公正的运价,所见即所得。同时,价格也以公开透明的方式,线上采购,无需人工干预。公开透明的报价也便于货代确定价格,固定计算成本。”邱卫东说。
而上海鸭嘴兽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鸭嘴兽)则通过差异化的方式优化服务。
该公司总经理唐红斌介绍,目前,鸭嘴兽将服务区分为两种:基础性服务,如船东、车队、航空公司、码头等环节,产品是标准化的,具备成本优势;解决方案型服务,目的在于针对复杂的业务环节,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创新举措不止如此
此次获得融资的“运去哪”,曾尝试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服务创新。“运去哪”联合创始人及首席运营官徐杨介绍,比如在数据方面,“运去哪”基于自身平台的交易模式,会为上下游提供数据的支撑和分析。
“服务是有标准的,我们一直在探索,服务的标准如何建立?事实上,很多环节都可以用标准化的服务来覆盖,标准化、可视化的服务需要在交易过程中慢慢推进。在此基础上,提供增值性、差异化的服务。”徐杨表示。
徐凯也认同上述做法。“对于航运电商平台来说,当大家比价的时候,我们就要改变单纯比价的模式,一定是要让服务和品牌有较高的影响力,要把服务拆解出来,基础服务之外,增值的服务才是最有价值的部分。除了透明化、增效、标准化之外,保证履约率也是优质平台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徐凯表示。
实际上,历数此前被市场淘汰的航运电商平台,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一方面没有核心的资源优势和壁垒,另一方面,在资本进入之后,没有选择在技术、服务等方面“查缺补漏”,反而将大量精力放在了如何抢占市场上。
“通过优惠和补贴来吸引客户,短期内也许能取得效果,但是并不长久。更好的操作体验、资源壁垒,才是航运电商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宋平表示。
曙光初现 短期不改
无论如何,航运电商都是航运业“触网”的标志,也在一定程度上全面提升了整个航运中间环节的效率,优化了供应链的流程。而在代表未来的同时,航运电商们又会拥有什么样的未来?
在航运电商爆发式增长的时期,曾有业内人士断言,其将首先颠覆货代业。彼时,诸多传统货代公司也纷纷投入航运电商的建设洪流中。但是当下,这一情绪已经有所淡化。
天津荣易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马震就认为,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航运电商与传统货代之间还将相辅相成,而非颠覆与被颠覆的关系。
马震说:“至少现在,航运电商还不具备颠覆货代的能力。我们可以做一些对比,从营销角度来说,低价舱位方面传统货代做的更好一些,所以营销部分不存在优势;从操作角度来说,不相上下,因为传统的货代业务大部分不需要凸显个性化,航运电商提供的也是一种标准化服务;而在结算环节,传统货代目前做的就是垫付运费,未来航运电商会占优势,尤其在金融结算方面,支持线上垫费。所以我的观点就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传统货代和航运电商将是并存的关系,只不过现在需要构建一个新的生态,二者如何分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宋平则从航运电商的分类上给出了判断。在他看来,代表未来航运电商发展的,必然是以船公司为主导建立的平台。
他告诉《中国航务周刊》记者:“船公司有天然的资源壁垒,能够保证旗下电商平台的舱位和运价,如果进入全面电商时代,船公司不太可能将最优质的资源给予第三方平台。以INTTRA 为例,是在获得了马士基等船公司的注资后,才得以发展壮大。”
就当前航运电商产生的效果来看,目前,行业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仅仅是曙光初现”。
从各个头部航运电商平台取得的成果来看,技术上,平台当下最为重视的数据链接已经在不断弥合。货代、港口码头、船公司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实现数据交互,但是只有这些数据集中之后,才能够体现更大的价值。
比如平台对于客户采购习惯的分析,在数据积少成多,进行数据清洗后,才能计算出用户的行为模式,从而更为精准的推送相关的航线、价格等服务产品。
“从‘运去哪’的角度来说,我们仍处在航运电商发展的初期,只不过我们的发展速度会快一些,但是接下来,还面临更多机遇。”徐杨表示。
曙光已至,征途初启
航运电商的未来如何书写,无疑又将是一场天时、地利、人和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