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位于江苏如东县洋口港阳光岛的中石油江苏LNG接收站码头上,来自卡塔尔的“阿尔华丽娅”轮正在卸载液化天然气。作为江苏沿海第一座LNG接收站,从2011年5月24日首船接卸以来,该站已累计接卸LNG船463艘,接卸总量超3829万吨,外输天然气总量530亿方。
30年前,阳光岛还仅是一个半潜式沙洲——西太阳沙,这个海水退潮时才能看到的小沙洲,面积仅有3平方公里。直到2007年底,阳光岛吹填成功,江苏LNG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核准,小沙洲变身能源岛点缀在黄海之滨。
“江苏LNG接收站三期工程即将投产,洋口港阳光岛天然气年接卸能力将达到1000万吨,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级能源岛。”如东县委副书记、洋口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陈雷表示,“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对促进‘碳中和’具有关键意义,洋口港加快能源岛建设,旨在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科学求证20年,黄海滩涂建起深水港
长江入海口北翼的如东县,拥有100公里海岸,但基本是泥沙淤积的滩涂。
20世纪80年代初,一批海洋科学家来到这里进行海洋资源调查。在海岸外10多公里处,他们惊喜地发现,这里水深超过17米,是直通太平洋的潮汐通道,也是3万年前古长江的入海口,可行驶30万吨级巨轮,是中国东部沿海罕见的天然深水港址。
这个发现,一举打破了江苏千里岸线无深水海港的定论。长江口以北唯一可建30万吨级码头的深水海港——洋口港横空出世。
但是,调查组专家的发现并没有立刻化为现实,这座港口开发技术难度远远超出其它港口:一是这座港口深水通道离岸有10多公里,二是港口水下是不稳定的辐射状沙洲,这种自然条件下能否建成建好,专家们争论不断。
经过反复论证、多次勘测、优化设计,洋口港的开发建设终于起步,从发现选址到基础设施框架完成,经历了20多年的时间。
今天,当年科学家乘坐拖拉机出海的地方,已展现一座跨海长桥。这座江苏最长的跨海大桥,飞跨12.6公里,彼端的桥头堡畔,迎着朝阳的地方,正是雄姿初现的洋口港。
进入阳光岛,一座座巨型储罐矗立在小岛南侧。眼下,中石油江苏LNG接收站三期工程两座20万方液化天然气储罐正在进行最后的设备安装,7月份正式投产后,接收站的存储能力将达到108万方。
“未来,接收站还将连通中俄东线、沿海管道,形成四通八达的格局。”中石油江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王忠海说。密布的“气龙”结线成网,将逐步构筑出“海气登陆、西气东送、北气南下”的能源动脉,昼夜不停地直供长三角,有效保障地区能源安全可靠供应。
按照国家和省对洋口港LNG能源岛建设的规划目标,未来数年内,洋口港天然气产能将增加到3250万吨,成为国内最大接卸、仓储、气化、保税、槽车、船舶转运一体化的LNG能源岛。
自主创新撑起江苏首个LNG接收站
5月9日,江苏LNG接收站自主完成L-1101B 20寸卸料臂国内首次解体大修,回装后的卸料臂连续平稳接卸6船LNG,一举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国内LNG接收站20寸卸料臂自主整体大修零的突破。
卸料臂是将LNG从运输船上“卸货”至接收站存储设施的“通道”,是LNG接收站的“咽喉”设备。江苏LNG接收站共安装有4台20寸进口卸料臂,其中3台液相臂、1台气相臂,是目前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卸料臂。
“4台卸料臂连续运行了10年,达到大修年限,必须进行整臂解体大修。”多年从事设备维修和国产化研究的检维修中心专业主任杨林春告诉记者,自主检修计划从两年前开始筹划部署。其间,检修团队与中油六建公司一起,精心编制吊装作业方案和相关专项方案,认真组织专家评审和风险评估,有效保证了各类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同时,在大修所需的关键配件及耗材等物资准备方面,通过加强进口配件供货渠道调研,实施国产化和进口替代策略,有力保障了大修工作顺利推进。
作为自主建设、运营、管理的大型LNG接收站,“自主创新”始终贯穿江苏LNG接收站工程各个阶段,在设计和施工、储罐建设、设备国产化和维修技术等方面取得了诸多重大突破,为国内其他LNG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目前,L-1101A已吊装至海牧16号工程船,基本完成回装。”杨林春说,卸料臂自主检修的关键意义在于打破国外检修技术垄断,实现接收站安全可控和降本运行。“受国外疫情影响,法国专家来不了,如果不能实现自主检修,卸料臂一旦‘罢工’,影响太大了。”
此外,他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此次自主组织完成卸料臂L-1101A/B大修,对比国外厂家报价,可节约现场技术服务费近300万元,通过实施配件国产化和进口替代,各类配件的采购费用节约1400多万元。
减碳增绿加快长三角能源结构调整
一亿立方米天然气可替代12万吨煤炭,实现减排11万吨二氧化碳、0.4万吨二氧化硫,PM2.5排放为零,是名副其实的绿色能源。
2018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强化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完善产供储销体系的指导方针。
受国家政策推动,天然气成为近年来国内需求增长最快的能源产品,专家预计到2050年国内天然气消费总量有望超过8000亿立方。
阳光岛“能源岛”,因能源而生,因能源而兴。进入气代煤、气代油的环保新时代,长三角地区对天然气的需求逐年增加,也给洋口港带来满满的回报。
5月28日,中石油江苏LNG接收站码头上,来自阿尔及利亚的“科洛尼斯”轮正在卸载LNG。从5月17日开始,短短11天里,该站连续执行6船LNG卸货任务,累计接卸LNG约40万吨,创下投产10年来接船频次新纪录。
从最初的一个月寥寥数船,到10天3船,再到11天6船,10年来,江苏LNG接收站船舶接卸数不断刷新纪录。简单的数字背后,折射的是江苏乃至长三角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坚持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夏季本是天然气消费的淡季,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年初大家都以为淡季会更淡,没想到,这段时间,接收站单日气化外输量达到3000万方每天,这个数字是往年同期的2-3倍,已经赶上最繁忙的冬供时期了。”接收站海事经理陈汝夏告诉记者,下游市场需求旺盛,接收站开足气力全力供应。今年以来,该站已累计外输天然气39亿方,支持了江苏三分之一以上的天然气供应,成为全省减碳增绿的“加气站”。
“‘3060’目标的提出,对致力于发展LNG产业的洋口港来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洋口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周梁表示,“十四五”期间,洋口港将进一步大力发展冷能利用、天然气发电、装备制造等LNG下游及配套产业链,力争在绿色能源综合利用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