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以“开启航海新征程,共创航运新未来”为主题的2021年中国航海日主论坛在线上召开,各界人士共话航运业发展新图景。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兼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主任赵冲久表示,要保障国际物流供应链安全稳定畅通,补齐内河航运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航运数字化转型,培养高素质劳动者。
补齐内河航运基础设施短板
航运业在支撑对外贸易、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海洋权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赵冲久指出,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给航运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交通运输部门全力做好水路运输服务保障,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交通运输工作,推动航运业化危为机、实现高质量发展。
航运业是服务内外经济循环、促进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赵冲久表示,一流港口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一是港口规模稳居世界第一。2020年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10名的港口中,中国港口分别占8席和7席。二是港口枢纽作用更加凸显。明确了11个枢纽海港、63个沿海和内河主要港口的发展格局,“十三五”期间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23%。三是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建成了一批集装箱自动化码头,自动化码头设计建造营运技术、离岸深水筑港、港口机械装备制造技术世界领先。
赵冲久说,海运业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一是海运船队保障有力。我国拥有世界第二大规模的海运船队,国际海运承担了我国约95%的外贸货物运输量。二是海运服务网络不断完善。我国港口已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港口建立了航线联系,班轮联通指数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三是改革创新稳步推进。
赵冲久表示,要保障国际物流供应链安全稳定畅通,当好对外开放合作的“主力军”,增强全球航运资源集聚和要素配置能力;要补齐内河航运基础设施短板,推进航运业统筹融合发展,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深化改革创新;要坚持创新引领,加快航运数字化转型,推进全面绿色转型;要继续弘扬丝路精神和航海精神,凝聚起推动航运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引领航运绿色发展
当前,世界经济重心和国际航运中心“东移”的趋势日益清晰,我国航运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中交建集团董事长王彤宙表示,从航运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来看,我国沿海港口空间布局和内河高等级航道体系已基本形成。我国打造了以上海港、大连港、天津港、青岛港、宁波舟山港、深圳港、广州港等主要港口为引领,地区性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共同发展的多层次发展格局,港口吞吐量多年居世界第一;自动化码头的设计建造技术、港口机械装备制造技术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内河航道里程超过12.7万公里,通航总里程和内河货运量居世界第一。
王彤宙指出,我国航运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时代已经过去,以现代科技特别是新一代信息科技为支撑,以智慧港口、智能航运、绿色航道为代表的航运“新基建”,逐渐成为推动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沿海港口进入了结构优化、功能拓展、科技创新和软实力强化的重要阶段,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枢纽港口成为新目标,以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为重点的智慧港口建设成为主流。内河水运将在继续补齐航道基础设施短板的同时,更加强调绿色环保和生态协调,建设绿色航道为航道整治、河段生态修复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中远海运集团董事长许立荣表示,2020年海运占全球贸易量的比重从85%提高到了86%。从中国海运进出口量看,2020年增长了6.7%,达34.6亿吨,占全球海运贸易量的比重从27.1%提高至30%。
许立荣指出,海运对全球经贸复苏发挥着强劲的支撑作用,海运业本身也正在加速演化。后疫情时代,或许将有三大变量,共同驱动国际航运业的发展与演变。变量一是经贸格局重构,引领航运;变量二是技术融合提速,改造航运;变量三是环保规则收紧,倒逼航运。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院长费维军表示,需要发挥内河航道与沿海水上通道的“黄金水道”功能,使其成为内循环发展的大动脉;巩固远洋航运在支撑高水平对外开放和维护国际供应链稳定的地位和作用,使其成为外循环发展的大通道;提升港口现代化管理与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使其成为“双循环”联动发展的大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