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运输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场这座“中转站”承担起输送旅客的任务机场。
随着临空经济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机场不应该只是旅行或出差中,城市与城市间短暂的停留点,还应该是城市的一角。
正如“空港经济之父”约翰·卡萨达所说,空港应该打造成为“机场的城市”,而不仅仅是城市的机场。如今,我国机场的经营发展逐渐多元化,“机场”两个字也被赋予了更多意义。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要巩固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昆明、深圳、重庆、西安、乌鲁木齐、哈尔滨等国际航空枢纽地位;
推进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规划建设,推动新建综合客运枢纽各种运输方式集中布局,实现空间共享、立体或同台换乘,打造全天候、一体化换乘环境。
作为综合交通枢纽的“优等生”,上海虹桥机场极具发言权。虹桥枢纽虽然是全球汇集交通方式最多、最全的综合工程,但旅客可以在其中实现高效换乘。
为此,虹桥枢纽共设计了54种换乘模式,在设计中采用了“到发分层”(多层面、多通道、多出入口、多车道边)的理念来实现,设计了12米出发层、6米到达换乘廊道层、-9.5米地下换乘大通道。不同交通设施间的到发分层,不仅实现了上下叠合的功能安排,还避免大流量旅客换乘拥挤,营造舒适的换乘空间。
很多到过虹桥枢纽的人都有一个共同感受,那就是在这里几乎不会迷路。因为虹桥枢纽对标识导向系统作了充分研究和论证,增加旅客人性化体验,在各个节点以地图、问询、显示屏等形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信息系统。同时,用绿、红、蓝三色区别航空、磁悬浮、高铁的区域,增强旅客印象。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地区规划的主持编制人郑德高说,“虹桥枢纽规划的成功,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其中加入了以人为本的规划逻辑。”
在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中,民航高效便捷、机动灵活、带动力大,在交通运输领域中具有比较优势。
但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需要多种交通方式融合发展,因此,民航局副局长董志毅在3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民航将依托机场网和航线网加强和其他交通方式的深度融合,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方位开放的、以枢纽机场为核心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同时,加快在制度、规范标准等方面的统一,推动运输服务和产品信息的互通共享,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运输服务一体化、技术标准一体化、信息平台一体化,持续打造无缝衔接、中转高效的空地联运服务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