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作业高风险人员每隔一天检测核酸 高风险国家地区船舶“前置流调”
当前国内外疫情呈现规模性反弹和多点散发趋势,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加大。作为外防输入的重要节点,山东省交通、港口、海关等部门和单位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对人员管理、冷链货运等关键环节加大科学管理力度,坚决守牢口岸防线。
日前,山东省港口集团的每位员工都收到了集团做好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十条措施。措施中,既包含严格落实重点人员摸排、严格落实隔离检测措施等涉及港口工作人员的内容,也有严格国际航行船舶作业管理、严格进口冷链食品作业管理等针对“外防输入”货运方面的具体要求。
为确保国际船舶作业安全,山东港口要求国际和国内航行船舶等作业场所工作人员要固定岗位,避免交叉作业。入境保障服务区域的工作人员避免与其他人员同时混用公共设施,尽量固定工作和上下班路线,避免与为国内货物提供服务保障的员工混流。此外,港口码头实行入境和境内保障服务的全要素分流隔离,设计合理人流、物流线路,采取必要的物理隔离设施。与此同时,对与入境船员、进口货物、环境(船舶等)直接接触的口岸高风险人员登记造册,实行闭环或封闭管理。采取一定工作周期的轮班制,工作期间集中住宿、封闭管理,工作场所与居住地之间点对点转运,避免与家庭成员和社区普通人群接触。
与进口货物直接接触,以及与中高风险船舶船员近距离接触的人员作业风险高,山东港口对其严格采取二级以上防护措施。入境的其他货物,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在出库前完成全面消毒。推广无接触服务,定期开展环境检测与风险评估。高风险人员,每隔1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其余一线工作人员每4天检测1次;其他港口区域服务保障的工作人员,每7天检测1次。上述人员与入境人员或货物有直接接触,或发生暴露风险后,当日立即进行核酸检测。
针对进口冷链货物运输这一关键环节,山东港口对直接接触进口冷链货物的从业人员继续落实专班管理,点对点接送,封闭隔离、二级防护等措施,每隔1天进行1次核酸检测,其他相关工作人员每7天检测1次,货物按规定进行预防性消杀检测,工作环境、场所每14天进行一次采样检测。加强职工防护用品穿戴摘脱培训,严禁作业过程中暴露。按规定强化对进口非冷链集装箱货物外包装、集装箱内壁及门把手等高频接触部位的检测和消杀,在掏箱卸货作业时、进口空集装箱在装运货物和清理维修作业时实施预防性消毒。对使用后的防护用品实行无害化处理。
济南海关严格检疫查验,实行“一机一策、一船一案”,打造“全面筛查+动态监测+重点复测”口岸疫情防控新模式。海港方面,对来自高风险国家和地区的船舶开展“前置流调”,提前掌握船舶境外换班记录、船舶挂港记录和船员的旅居史、健康状况,一船一案,制定针对性的检疫措施。对研判为高风险的船舶适当扩大采样范围,确保不漏检。空港方面,加强风险评估,一机一策。对高风险入境人员加强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排查和检疫,并采取“双采双检”措施,采取鼻咽拭子样本和血液样本,进行病毒核酸和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提高检测精准性。
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责任人表示,交通运输部门督促机场、港口运营单位实行入境和境内保障服务的全要素分流隔离,固定国际和国内航班、船舶等作业场所工作人员岗位,避免交叉作业。机场、港口配合边检、海关、卫健、疾控及民航、海事等部门加强入境交通运输工具检疫消杀和垃圾处置,对固液废弃物全程从严管控。督促国际道路运输企业对从事国际道路货物运输驾驶员和装卸人员闭环管理、非接触式作业。督促冷链物流企业加强车辆、集装箱等运输工具消毒、信息登记等措施,不得承运无法提供进货来源的进口冷链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