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有超过350艘货轮卡在港口造成“海上大塞车”,导致航运供应链陷入紧绷,加上港口基础设施老旧,一些船公司决定主动率先投资港口。
除了极端天气会造成船期延误,去年开始的新冠疫情使得全球航运系统面临65年来的最大危机。终端需求暴增,加上港口基础设施老旧,使得航运供应链紧绷,全球缺柜和塞港的情况仍在持续恶化。
物流公司Kuehne+Nagel的即时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有353艘货轮卡在港口动弹不得,数量是今年初的两倍多。其中,美国主要港口洛杉矶港和长滩港,目前仍有22艘货轮在港口外等待,预估仍需要12天才能进行卸货作业。
虽然往年也有旺季塞港的情况,但近一年来造成全球航运阻塞的主要原因是新冠疫情。各国因应疫情进行程度不一的边境管制,以及许多工厂被迫停工,危及整个航运供应链的顺畅,导致中国、美国和欧洲的航运路线运费飙升。事实上,航运供应链中的每个部分都处在临界点,对于航运商、货运商和代理商来说,即使是微小的需求变化都会对下游产生巨大影响。另外在更新基础设施方面,港口需要提升自动化运作与脱碳物流,而且新一代货轮也越来越大。
*具体来说,目前最大的货船一次可载运2万个20尺货柜,所有货柜卸下后的长度,等于从法国巴黎走高速公路到阿姆斯特丹的距离,但这样的大型船只需要更深的港口和更大的起重机。
对此,航运咨询公司Transport Intelligence的首席执行官John Manners-Bell指出:去年以来,疫情暴露了许多港口都面临基础设施升级的问题,整个港口基础设施系统在去年就已不堪负荷,迫切需要投资更新建设。
全球第二大货柜航运集团——地中海航运(MSC)的首席执行官Soren Toft也表示:其实在疫情之前,港口的问题就已经存在了,只是设施老旧与容量限制的状况在疫情期间被凸显出来。
目前,一些船公司决定主动出击,先采取行动投资港口,以便旗下货轮能获得优先处理权。最近,德国汉堡码头的营运商HHLA就表示,正在与中远海运港口就少数股权进行进行谈判,这将使航运集团成为规划和投资码头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者。
而在中国,最近由于台风及疫情影响,高达570艘船舶等待装卸货。
在短短两周的时间里,由于港口拥堵和新的Covid-19限制措施,中国港口附近的干散货船排队数量几乎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 近期,全球7.5%的小型干散货船,包括Handysize和Supramax,停泊在中国港口附近。
这意味着在短短10天内就增加了37%,相当于约570艘干散货船等待在中国港口卸货。两周前的这个数据为大约400艘,全球的灵便型和超灵便型干散货船舶的数量大约为7725艘。
*Lauritzen Bulkers首席执行官尼尔斯•约瑟夫森Niels Josefsen表示:“这是一个运营上的挑战 。”
该公司表示目前其下也有4艘灵便型干散货船舶在多个中国港口等待靠泊许可。
Josefsen 表示,“流量大的港口已经面临压力,但中国在几个港口引入了新的限制和检疫规定,以阻止德尔塔变种病毒的传播,这也使得等待时间进一步恶化,” “中国是最大的干散货进出口市场。
在中国港口一般总是有一段等待期。 但在过去十天里,等待的情况恶化了。我们还有船只在中国港口附近等着,更多的船只也在路上,而我们的等待并没有得到报酬。”
分析和监测干散货市场趋势的数据驱科技公司Oceanbolt也证实了中国港口的拥堵趋势、港口面临的压力以及干散货船不断增加的数量。
Oceanbolt联合创始人Niclas Dæhli Priess介绍称,“我们看到,中国海域干散货船的总体积累数量出现了大幅上升。这是7年来的最高值。对Handysize型船舶的影响尤其明显,在过去两周,我们看到该类船型的船舶数量增长了31%,今年迄今为止增长了64%。”
根据Oceanbolt的数据,Supramax船舶的等待数量也达到了七年来的最高水平,有313艘在中国港口等待,这意味着今年迄今增加了35%。
总而言之,根据Oceanbolt的数据显示,目前在中国港口等待的Handysize和Supramax型干散货船舶的数量为548艘,这个数据与上述Lauritzen Bulkers提供的数据也是较为吻合的。
北美最大港口考虑“24小时运营”来缓解拥堵。
近期,面对船舶高运量和拥堵的现状,长滩港执行董事Mario Cordero建议港口必须对其运营形成一种“亚马逊心态”,并且必须考虑24小时全天运营以跟上货运量的增长。
长滩港上个月吞吐量为784,845TEU,比2020年7月增加了4.2%,Cordero预计全年吞吐量将显著增加,预计集装箱吞吐量将增长10%。
Cordero预计,今年长滩港及其邻近的洛杉矶港的总货运量将超过1900万TEU,高于2020年的1730万TEU。
此外,他不认为这是暂时的高峰,而是港口及其运营商必须接受的“新常态”。
港口综合体全年都在努力应对运量增加和拥堵的情况。它减少了在锚地等待的船舶数量和集装箱运输时间,但无法完全清除拥堵,这是旺季的不祥迹象,7月下旬,船舶聚集、卡车短缺和集装箱更长停留时间的问题再次变得更糟。
(内容整编自运去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