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奋斗历程,时刻不忘初心。
国机集团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二重”)打造8万吨模锻压力机的历程,体现了党引领我国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信念和决心。
“8万吨”是怎样炼成?
“闯”出“中国创造”
20世纪60年代初期,为了满足我国亟需发展航空工业的需求,扭转主要航空模锻件完全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国家确定了“实现航空重要锻件国产化”的战略方针。
1964年8月,在周恩来同志的亲切关怀下,国务院决定在第二重型机器厂(中国二重前身)建立航空模锻件生产线。
20世纪70年代,国家从战略的需要给企业下达了研制大型模锻压力机的任务,对技术攻关、生产研发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对“实现航空重要锻件国产化”国家使命的又一次召唤。但是因为大型客机下马,大型模锻压机研制停滞数十载,企业仍一直坚持贯彻落实周恩来同志提出的航空科研与生产密切结合的方针路线,为航空航天提供大量模锻件。
2003年,国家启动重型模锻压机论证,中国二重再次全力投入到研制工作中去。2007年2月26日,国务院原则批准大型飞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正式立项。
2007年11月,为了实现框梁等航空模锻件整体化,满足大型飞机对综合性能、可靠性和寿命的要求,解决制约我国航空航天和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难题,国务院批准“8万吨”立项。这一史无前例的重大工程,成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的国家实力象征。
“拼”出核心技术
自主研制“8万吨”,是一次史无前例、创造历史的挑战。
此前,世界上最大型的模锻压力机是苏联7.5万吨模锻液压机,全球只有极少数国家拥有4万吨以上的大型模锻压力机,因此在自主设计、制造、安装的过程中,可供参考、借鉴的资料有限。
苏联建造的大型模锻液压机
中国二重顶住压力,牢记“实现航空重要锻件国产化”的国家使命,秉持科技自立自强的信仰,充分挖掘公司技术底蕴,反复论证,充分实践,不懈奋斗,攻坚克难。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历经十数载,最终胜利完成任务,使自主研制的“8万吨”屹立于东方的大地上。
“8万吨”的建成,打破了苏联7.5万吨模锻液压机保持51年的世界纪录,使我国正式成为拥有世界最高等级模锻装备的国家,大型航空模锻件国产化的梦想得以逐步实现。
从2012年试制以来,已经实现了运输机、C919、“鲲龙”AG600等大飞机家族“三剑客”关键模锻件的自主供应,有力保障了承载中国人梦想的大飞机翱翔蓝天;更为国产飞机关键部件的迭代更新和装机应用提供助力,有力支撑了国防军队建设和高端航空模锻件发展的科技进步。
“拓”出国际市场
8万吨”的列装,填补了我国大型模锻压机制造和装备的空白,打破了制约我国航空航天和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瓶颈,从根本上提升了我国航空、电力、石化诸产业的制造能力,满足了我国大型飞机、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及民用行业对大型模锻件产品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依托于8万吨模锻压力机的极限制造能力,中国二重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履行“实现航空重要锻件国产化”使命担当,对标世界级企业的管理能力,持续以创新驱动发展,构筑起民机超大型复杂结构件的技术高地。
5月10日,8万吨模锻压力机亮相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
以强大的研发制造能力,解决航空模锻件“极限制造”难题,推动国产高端航空模锻件走出国门,成功挺进国际市场,打造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模锻企业,体现了“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创新成果和“世界一流”的研发制造水平。
为法国赛峰起落架系统公司生产的第100件波音B787前起落架外筒锻件
“8万吨”体现了中国二重以科技创新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表现出全速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心,展现了勇挑国家重大工程、新研型号、重大项目关键核心自主可控研发重任的使命担当。
站在“十四五”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二重将始终牢记“实现航空重要锻件国产化”的国家使命,将红色制造基因永远传承下去,加速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努力成为高端大型航空模锻件科技创新研发新高地和世界一流航空模锻件供应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素材来源: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