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嘉兴建设长三角海河联运枢纽港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印发,嘉兴将锚定长三角海河联运枢纽港目标,全力进发。
《方案》提出,到2025年,嘉兴港集装箱海河联运吞吐量突破160万标箱、比2020年增长300%以上,带动嘉兴港货物吞吐量超1.5亿吨、比2020年增长30%以上,集装箱吞吐量超500万标箱、比2020年增长150%以上,力争进入全国前十、全球前三十。基本建成效率高、服务优、成本低的长三角地区海河联运枢纽港。
据悉,嘉兴海河联运发展基础良好。嘉兴具有海港与内河港紧密组合优势,经济发达、货源充足、河网密布、航道通达、港产城融合度高,区位优势明显,发展前景广阔,是浙北地区重要开放门户和大型综合物流基地,是长三角地区重要海河联运枢纽。
2020年,嘉兴港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1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95.6万标箱,已迈入“亿吨大港”和集装箱港口“世界百强”行列。近年来,依托浙北航道网,海河联运快速发展,增长速度位居全国前列;嘉兴内河港吞吐量达1.31亿吨,持续位居全国内河港前十。随着浙北集装箱主通道、京杭运河二通道、杭平申线、杭申线、乍嘉苏线等一批高等级航道陆续建成投用,连通浙北杭嘉湖地区、钱塘江中上游、江苏和安徽等地区的条件更为优越,海河联运通过能力将大幅提升。
“《方案》的出台将进一步加快浙北运输结构调整,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嘉兴港区位和资源优势,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提供支撑保障。”嘉兴市港航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方案》从完善港航基础设施、提升海河联运服务品质、推进智慧绿色发展、优化运输发展环境等四大方面出发,提出了22项重点建设任务。
记者注意到,在港航基础设施方面,《方案》提出,到2025年,嘉兴港外海万吨级以上泊位超50个,港区内河泊位超100个,新增浙北地区集装箱海河联运公共泊位50个以上;要破除内河骨干航道瓶颈制约,建成浙北畅通直达的千吨级骨干航道网络,实现3层集装箱船全线畅通;将积极推动嘉兴港海铁联运,谋划嘉兴港区铁路专用线;打造现代化集装箱海河联运船队,到2025年,对接嘉兴港的内河集装箱运力达1万标箱以上,形成3家以上内河集装箱年运量超过10万标箱的骨干运输企业。
根据《方案》,嘉兴还将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嘉兴港通关便利化水平,推进嘉兴港与浙北内河集装箱码头海关监管一体化,加快培育内河集装箱货代企业,2025年,形成5家以上内河集装箱年代理箱量超过1万标箱的骨干货运代理企业。同时,力争新增5条以上嘉兴至日韩、俄罗斯、泰越等“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近洋航线,15条以上长三角地区连接嘉兴港的内河班轮航线。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提出要搭建海河联运一体化信息平台,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开发建设内河集装箱物流供应链服务平台和手机客户端App。推进外贸企业定制化服务,推动港口生产经营智能化,加快推广新能源船舶应用。强化海河联运集装箱政策扶持,对内河集装箱船舶过闸优先安排通行、免收过闸费。
近年来,嘉兴海河联运崭露头角,沿海港口不断“晋位跃升”。重点加强与宁波舟山港、上海港的战略合作,开辟首条东南亚直航线,运营集装箱海河联运航线达18条。嘉兴港在“全球百大集装箱港口”榜单中排名第89位。8月底,嘉兴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8639.04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25.15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8.26%、28.86%,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增速全省第一。海河联运吞吐量1955.45万吨、集装箱量27.69万标箱,分别增长12.12%、49.80%,居全省首位。同时,内河港口加快“凤凰涅槃”。重点推进规模化、集约化公用码头建设,出台了全省首个《港口码头生态环境管理办法》《内河码头扬尘治理地方性导则》,选取25家试点码头,积极探索全社会高质量共建共管共享港口码头的“嘉兴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