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电影《峰爆》上映。在一场史无前例的地质灾害来临之际,面对接踵而至的地震、地陷、塌方等地质灾害,基建人迸发出空前的勇气与力量,绝境之中用智慧与胆量做出至关重要的抉择,决不放弃对每一个生命的救援。
该片是中宣部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拍摄的重点献礼影片,是一部动作、灾难、科幻、励志故事片。
《峰爆》的缘起是对铁道兵们的纪念。剧中,老洪、小洪两人都是基建工作者,父亲是老铁道兵,儿子则是中国铁建工程师,两人个性不同,但使命相同。上世纪80年代,中国铁道兵并入铁道部,红色基因一直延续,从铁道兵到中国铁建,奋斗精神始终如一。
回首过往,隐姓埋名、不畏艰辛的基建人们坚守在一线,为国家稳步发展而负重致远。
基建人·守山河
1964年,铁二师(中铁十二局前身)战士,从驻守祖国边防南大门的云南转身投入“三线建设”中的重要战略通道——成昆铁路的施工建设。
白驹过隙,斗转星移。历经12年的艰苦鏖战,成昆铁路于1970年7月1日正式开通运营。
从1970年至今,运营半个世纪,成昆铁路重任不减,以“一线之力”为祖国国防、西南发展作出了巨大的历史功绩。
当高铁飞奔在中国大地,“绿皮车”缓慢而坚定地行驶在成昆线上,穿行于人迹罕至的大小凉山。
故事并未就此结束,1993年、2003年中铁十二局的建设者又先后两次奔赴成昆线,进行线路电气化改造和病害整治施工。
2010年1月新成昆铁路破土动工。2016年中铁十二局建设者第四次走进成昆线迎接新挑战。
新成昆铁路峨米段工程示意图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修建老成昆线铁道兵的血与歌、奉献与无畏,与新成昆线建设者的坚守、传承与智慧共同构筑起我国西南交通大动脉,助力沿线经济社会飞跃发展。
基建人·筑新城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用中央企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书写中国风采。在贵州遵义,渝贵铁路使这座历史上的“转折之城”进入速度新时代。
渝贵铁路使客、货运周转效能大大加快,建成后乘火车从遵义到重庆由6小时左右缩短至1小时,从遵义到贵阳的时间由3.5小时左右缩短至40分钟。
渝贵铁路从贵阳北到重庆西的D8592次首发动车经过遵义市境内的乌江大桥
电影《峰爆》中隧道内穿山碎石的施工场景引起了很多基建人的共鸣。
如何保证隧道内的施工安全,基建人们有自己的“妙招”:
中铁十八局集团承担的渝贵铁路新凉风垭隧道位于遵义境内,全长7.9公里,为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被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列为Ⅰ级高风险瓦斯隧道。
建设者先后克服煤层瓦斯突出、岩溶发育、围岩破碎等不良地质难题,引进“瓦斯突发自动断电系统”等新装备、新技术,在国内首批建成了高瓦斯隧道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同时,引进煤矿“水力压裂增透瓦斯集中抽排”处理技术,开创了隧道施工瓦斯排放技术的先河。
基建人·巾帼力量
基建工作中不仅有无畏向前的男性,更少不了无私奉献的女性工作者。
电影《峰爆》中,由陈数和焦俊艳出演的项目经理丁雅珺和物探技术员卢小靳就是万千女性基建工作者的缩影,她们用细腻而温柔的女性力量,传递出当今社会生活里,新时代中国女性所特有的职场力量感。
在白鹤滩水电站有一支由36名女工组成的“娘子军”负责7台30吨级缆机的操作工作。
这7台缆机塔架高度相当于25层楼高,不仅是目前世界上塔架最高的缆索式起重机,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缆索式起重机群,对操作者的作业水平是不小的考验。
缆机操作是一项强度大、枯燥乏味的重复性作业,要求操作者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枯燥乏味”的日月交替中,这支“娘子军”在平凡的岗位上交出了不平凡的答卷。长风朔谷,匹练穿崖。随着缆机将一罐罐混凝土运达,白鹤滩大坝也在一天天的变高。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影片反映的是平凡人的伟大,面对灾难铁道兵们奔赴救灾一线,积极参与救援,充分展示了“铁的担当”,同时也代表了中国基建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这正是中国力量所在让我们走进影院与《峰爆》相约,感受基建人精神。
内容来源:交通运输部、中国铁建